君山銀針:“黃”还是“绿”?|黃茶知識
0月,在鄭州舉辦的全國農交會上,綠、黑、黃、青、紅、白等六大茶類同台比武,君山銀針 茶業公司占據特裝展位,主推以君山銀針 黃針爲主的系列黃茶,每天吸引了上萬客商前來品飲洽談。此後在北京茶博會上,“君山”黃茶人氣旺盛。這兩次全國茶界的大會上,君山銀針 黃針的訂單即達到600萬元,整個黃茶的訂單忘S1000萬元。
“从会展来看,六大茶類訂單差距在縮減;不同地域、層次、年齡的消費者各有喜愛,茶葉市場呈現個性化傾向。”君山銀針 茶業公司總經理王准說,在個性化消費市場面前,唯有堅定走黃茶路線,才能彰顯特色,贏得競爭力。
去年11月17日,第三届中国茶品牌“金芽獎”頒獎儀式在福建的武夷山舉行,“君山”品牌被評爲黃茶標志性品牌。經國內茶界專家認定,君山銀針 成爲黃茶標志性品牌的標志性産品。
绿针的得与失
“君山”品牌整合之初,包括君山銀針 在內,當年銷售額不到200萬元。在大學茶學系教材中,君山銀針 占有獨立的一個章節,茶人久聞其名。但當時的市面上,君山銀針 卻難見其“身”。
如果市场上没有产品,品牌再好,也注定只能与日消磨、跌价,最后淡出人们的视野。当时省内绿茶缺乏高端品牌的高端産品,公司便參照黃針的部分加工工藝,著手開發君山銀針 綠針的系列新産品。
绿针的原料不再限于君山岛,而是从省茶業公司的66個基地選配;不需要黃針制作中最難的渥黃工藝,順利實現了半機械化生産。君山銀針 以綠針主打大衆市場,獲得巨大成功。正是綠針的擴張,帶動君山銀針 的年銷售額忘S2000萬元,5年內放大了10倍。
绿针销售额攀升,品饮的人群增加,带动君山銀針 品牌覆蓋的擴張。以君山銀針 爲核心産品的“君山”品牌,專賣店開遍全國23個大中城市。“君山”商標在2009年4月經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
尽管如此,在茶界專家看來,君山銀針 綠針的“得”,也伴隨著“失”。茶學系教科書上的君山銀針 ,是中國十大名茶中黃茶的唯一代表。省茶葉學會理事長、湖南農大教授劉仲華就多次提問:因爲有了綠針,君山銀針 是姓“黃”還是姓“綠”?兼跨黃茶與綠茶兩大茶類,從長久看,對君山銀針 是“福”還是“禍”?
省内茶界專家分析,君山銀針 回歸黃茶,打造黃茶之冠;綠針只歸屬“君山”商標旗下。講君山銀針 ,肯定就是黃針;只有“君山”牌綠針,再也沒有君山銀針 的綠針。這樣,或可不傷“筋骨”,實現“正本清源”。
湘茶的增長點
数十年来,在“走马灯”似的市场热点中,湘茶中紅茶、綠茶、黑茶,你方唱罷我登場。
上世纪70、80年代的“湖红”,我省的红茶盛極一時;此後,紅茶淪落,綠茶興起;近5年來,湘黑茶又刮起“黑旋風”。
茶界普遍認爲,多茶類是湘茶的優勢。我省綠茶、黑茶、黃茶、花茶均有全國知名的品牌。但也有茶業專家稱,正是因爲多茶類,各占資源,力量分散,湘茶才沒有像龍井茶、武夷岩茶的大紅袍一樣的市場作爲。
湘茶品牌衆多,但從曆史、工藝來講,君山銀針 優勢明顯。各大品牌中,列入中國十大名茶,又代表了六大茶類中的黃茶類,並且在茶學系教材中占有重要一章的,只有君山銀針 。
个性化茶飲時代,黃茶的淡雅醇和、回味甘甜、溫性暖胃,適合廣泛消費群體。引領黃茶消費潮流,君山銀針 按照黃針72道工藝,攻克標准化生産難題,打造“黃茶之冠”。
省茶業協會會長曹文成稱,君山銀針 黃針爲主的系列黃茶,包括黃茶型毛尖、黃金饼、黃金砖,成为湘茶本年度最耀眼的創新産品。對茶葉主産區農民來說,黃茶也堪稱一大“利好”。最早的芽頭采制黃針,一芽一葉可采制黃茶型的毛尖,一芽两叶则采制黃金饼、黃金砖,依次采摘后,每亩茶園至少增收200元以上。我省有150萬畝茶園,茶農增收的空間很大。
君山銀針 茶業公司規劃,“十二五”期間,公司將建立品牌示範專賣店100家,連鎖專賣店1000家,營銷網點忘S10000個。未來5年,依靠君山銀針 黃茶标准化生产技术,国内营销加快“织网”,打造长江中下游环洞庭湖中国黃茶産業帶。
按照这一规划,几年之后,君山岛、环洞庭湖区的茶市、茶馆,或将“满城尽带黃金甲”;君山銀針 可望代表“黃茶之冠”,香飄國內外。
君山銀針 :“黃”还是“绿”?
黃茶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