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的曆史|中國茶史
茶源于中國,至今已有5000年的曆史了。茶的發現和利用,並由栽培加工制作和飲用而衍生的茶文化,不但推進了中國的文明進程,成爲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極大地豐富了整個世界的物質精神生活,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現在,茶不僅屬于“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必不可少的物質系列,且又是歸于“琴棋書畫詩曲茶”更廣闊的精神藝術,特別是近十幾年來,茶産業隨著朝代的發展而煥發出青春,展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猶如一輪朝陽長起在世界的東方。
如今的“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已成爲許多地方發展經濟的基本手段。而更重要的是存其個性之異,保留和發揚“以茶養生”、“以茶明道”、“盡茶之真”、“發茶之善”“明茶之美”,幾乎貼近和反映時代社會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和社會時尚。時下茶已成爲人們生活中不可須臾離開的東西,而且形成了一種文化現象——茶文化。
茶的故鄉是中國。中國古代對茶的記載,從正史到野史,從《詩經》到楚辭,從唐詩到宋詞再到明清小說,從筆記、散文到元朝雜劇,比比皆是,真可謂多不勝數。從茶的發展、飲用到傳播都伴隨著濃郁的文化現象。它曆史悠久、內容浩繁。傳說第一個發現茶和利用茶的人是神農。關于神農的一系列的傳說,如果剔除其中的虛構成分,反映了中國原始社會末期,由母系向父系氏族轉變的客觀史實。從這個角度出發,神農以茶解素毒之說是可能的,也是可信。最早記載茶字的是《詩經》,詩曰:“予手拮據,予所捋荼。”“荼”即茶也。中國發現茶、利用茶的曆史,有文字記載的可追逆到周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曆史。
在這漫長的年代裏,茶及茶文化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秦代以前,爲茶的原始利用期。《尚書·顧問》:“王三宿、三祭、三詫”,“詫”茶。周已有茶祭祀。《華陽國志·巴志》載:周武王伐纣,得巴蜀之地,當地土産“……丹漆荼蜜……皆納貢之。”茶已進貢之物。可知茶在周代,已用來飲用和祭祀。
第二個階段是兩漢至隋爲茶的普及期。如果說周有茗飲,那麽到兩漢,茶已成爲王公貴族日常消遣之物。王褒《童約》中令奴“陽羨買茶”之事,《雨山墨談》中趙飛燕賜茶的記載,都說明茶在貴族間已漸趨普及。至晉,據《全晉文》記載:市場已出現蜀妪賣茶之事,說明茶已向民間發展。到南朝,已形成“滂時漫俗,比屋皆歡”之勢。第三階段是唐朝以後,唐開始爲茶的升華期。唐代陸羽著《茶經》,將中國飲茶及茶文化推向高潮。《封氏聞見記》載:楚人陸鴻漸爲茶論,說茶之功效,並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又因鴻漸之詫廣潤之,于是茶道大行,成爲國飲,至今不衰。
另從曆史角度看,中國茶史大致可細分爲8個發展階段:
(1)原始時期。
這是人類飲食的蒙昧階段,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