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原産地和原始分布中心|中國茶史初探
我國是世界上最先飲茶、最早業茶的國家,當然也就是茶樹原産的地方。筆者認爲,我們這裏所說的“原産地”,實際應該就是指人工栽培以前的原始分布區。曆史的事實告訴我們,任何一種作物和栽培植物,特別是在古代條件下,都有一個馴化過程,換句話說,即都是從野生采集而後才發展爲人工栽培的。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這樣說,至少在古代,首先利用和栽培某種植物的國家或地區,也就是該種植物原産的區域;這是一種規律和真理。
既然是這樣,那麽爲什麽還要談什麽茶樹原産地問題呢?這是因爲近一二十年來,在我國茶學家,掀起了一股茶樹原産地討論熱,可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不僅討論出了多種看法,甚至爭論出了成見,所以我們在這裏也順便談談我們的看法。
關于前一段我國茶樹原産地的討論,我們首先肯定,是有成績的。因爲,這場討論的實質,大多數參與者的動機和目的,是在于證明茶是中國原産。這一點,無論是在陳椽先生的論著中,還是在陳彬藩和吳覺農先生的大作中,他們從各種不同角度,利用一切學科的有關成果,從茶樹的演化形成、自然環境的變遷、野生茶樹的分布以及茶的詞源學等等,廣征博引,爲這方面的研究,積累了不少材料,提供了大量的論據,這無疑是一種進步和深入。但是,重複一個命題,每一本書上都把這些問題羅列一遍,就顯得重複和多余。所以,筆者在強調討論要有新意的同時,在這裏我們也不准備重複大家已經提出和一致的那些內容。
有人把這場討論說成是和外國某些資産階級學者的論戰和學術爭論。其實在國外並沒有找到多少對立面,我們是自己出題自己做;論而未戰,論而也沒有多少爭。
因此,我們所批駁的,除個別人還活著外,都是故人故語。如提出“茶樹原産印度說”的始作俑者——英國駐印度的殖民官員勃爾基兄弟,是上一世紀20—30年代的事情。其後各書提到的1877年,貝爾登在《阿薩姆茶樹》所說的中國和日本的茶樹,是“由印度輸入”的謬說,這與其說他們是“故意歪曲事實,诋毀中國是茶樹原産地的形象”;還不如說他們是爲了爭取在印度或南亞發展種茶的支持和對中國茶史的無知。
因爲,在19世紀20年代,作爲英國在印度的主要統治機構——英國東印度公司,他們對維護與中國的茶葉貿易,比在印度和南亞殖民地發展種茶更感興趣。英國東印度公司,從17世紀起,壟斷中國出口茶葉貿易整整有二個世紀。在這一中英茶葉貿易的過程中,如果說前一時期由于倫敦茶葉貿易和轉口的不斷增長,英國長期處于逆差的不利境地的話,那麽,18世紀後期起,英國東印度公司發明用走私鴉片來抵銷貿易逆差後,他們同中國的貿易,便迅速由平衡轉變爲順超。
有人估計,至上一世紀前期,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船只,在廣州卸下他們捎帶的鴉片,一圓不花,就能裝回滿船的茶葉和巨額的白銀。所以,對于英國的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