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日本茶文化精髓|日本茶道
大德寺跟隨一休參禅。珠光從一休處得一印可證書,即圜悟的墨迹。圜悟克勤是中國宋代的禅僧,著有名著《碧嚴録》。珠光將這一墨迹挂于由其建的草庵的壁龛裏,由此表明草庵茶的宗旨是與禅宗的思想想通,茶與禅是同一的,並同時也是開辟了“禅茶一味”的開山之舉。村田珠光的查到思想中反對自以爲是、無限制地強調自己的主張,即茶道用語“我執”,而主張“忘我”、“滅我”。
也就是说,如果人们总想着“我、我、我”,就会嫉妒比自己强的人,轻视比自己差的人,这是错误的,而应该去主动接近能人,当能人表现出高超之处时,要加以赞美。其次,珠光还顺应当时出现的将外国文化与日本本民族的乡土文化相结合的思潮,主张应该合唐物与和物于一体,反对一味地崇拜外国。村田珠光的茶風與藝術特色也是鮮明的。其通過禅的思想,把茶道由一種飲食娛樂形式提升爲一種藝術、一種哲學、一種宗教。
总之,村田珠光在茶道上的巨大成功可以總結爲“以庶民爲主題的鄉土文化戰勝了以東山殿爲代表的貴族文化”。
武野紹鷗是在日本的茶道上繼村田珠光之後,利休之前的又一位接觸大茶人。其主張的茶道是對村田珠光茶道的繼承和發展。珠光將佛教導入茶道,確立了茶道的理念,但對茶道內容的各個細部卻並沒有作出全盤的改革。
而武野绍鸥将日本的歌道理论导入茶道,對珠光的茶道進行了很大補充和完善。他將和歌藝術理論導入茶道,將日本文化生活中獨特的素淡、典雅的風格再現于茶道。反過來,經過茶道提煉出來的高雅的生活文化藝術又還原到了一般生活中去。可以說武野紹鷗對對日本茶道的民族化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千利休跟隨武野紹鷗學習了15年茶道,是其繼承茶人。室町末年,各個武士集團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對于日日征戰、生死未蔔的武士們來說,甯靜的茶室可以慰藉他們的心靈。
因此,静下心来品茶成爲了武士們日常生活中的必修課。武將出征時,經常在陣地前沿舉行茶室,千利休就曾跟隨豐臣秀吉出征九州、山崎、小田原戰役。可見武士階層對千利休的茶道是十分尊崇的。芳賀幸四郎認爲千利休的茶道思想可以歸納爲三大內容:
(1)其继承了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的思想;
(2)珠光将茶道提升爲與禅相結合在一起的宗教文化,賦予了茶道高級的社會地位,而千利休在繼承此事業的基礎上,又將茶道還原到了淡泊尋常的本來面目上;
(3)其茶藝術境界倡導積極面對世界,具有豐富的創造性。
至于日後崇尚金色揮霍的豐臣秀吉與執念古樸簡約的千利休之間的生死反目,則是人生價值觀上的分道揚镳,但對千利休的茶道沒有多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