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工夫茶非遺傳承人葉漢鍾|茶人葉漢鍾
葉漢鍾把潮州工夫茶推廣出去的同時,也增長了見識,他在茶葉界的交流越來越廣泛,獲得的信息和機遇也越來越多。
杭州參展期間,葉漢鍾獲知浙江大學將招收茶葉專業研究生班,並順利考上。他攻讀茶葉生物化學,得以跟隨“茶多酚”之父楊賢強教授學習研究。在這期間,他全面掌握了茶葉的制作方法和規律,爲他日後的創新打下理論基礎。他從“茶多酚”的研究入手,進一步認識潮州茶的特點,最終得出結論:潮州單叢茶是“茶多酚”含量最大的一種茶葉,這是其受到青睐的內在原因,他終于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從浙江大學學習回來後,葉漢鍾首先嘗試單叢茶的蒸汽殺青法,這是一項創新。殺青是單叢茶制作的一個環節,茶葉經過一定發酵後再進行炒制,讓茶葉去除青澀味,開發茶香,所以又稱炒茶。葉漢鍾改炒茶殺青爲蒸汽殺青,既省時省力,制出來的茶又更爲清香,品質更高。雖然他使用的蒸汽機竟然是服裝廠廢棄多年的整燙鍋爐改造而成,但是這種改進是建立在茶葉制作過程的化學原理基礎上,是他系統學習茶葉有關理論的一次成功實驗。
潮州高山的鳳凰單叢茶畢竟産量有限,處于供不應售狀況,根本談不上對外推廣。不少當地商人到山上包購茶樹,茶葉有一斤10萬元以上的,幾萬元一斤的不在少數。然而,低山種植的茶葉産量高,價格非常低賤,有的一斤只有幾塊錢。葉漢鍾遂萌發了用低山茶葉制作紅茶的想法。他在大學學到的知識派上了用場。他采用紅茶的制作方法,結合烏龍茶、白茶的制作要領,用單叢茶做出來的紅茶帶有一種特有的花香,降低了原來低山茶的苦澀味,突出了香、鮮、甜,韻味濃郁,爲其他紅茶産區所沒有,秋茶一斤賣到幾百元左右,春茶一斤可賣到4000多元。這才是化腐朽爲神奇。這一新品種大大提高了鳳凰低檔茶葉的利用率,當地茶農得到了大實惠。葉漢鍾認爲,這種品種嚴格上不能簡單稱爲紅茶,因爲它與通常的紅茶在口感上有所區別,他對這種新茶定名爲“醉佳人”。2005年,“醉佳人”被評爲廣東省創新獎。
近年,葉漢鍾潛心研究黑茶的制作方法,他已成功利用鳳凰單叢茶葉制作黑茶。他自主生産的黑茶得到了黑茶茶區專家的肯定,被普遍認爲具備了黑茶的所有特點,並且韻味獨特,是一款高品質的茶葉。
葉漢鍾收藏了一塊清代的牌匾,上面書有“一味茶禅”四字,他認爲這四個字正好诠釋了工夫茶的內涵。他經常看到人家挂著“茶禅一味”的書法作品,他說,“茶禅一味”把茶和禅強加在一起,而“一味茶禅”強調一味,茶和禅本身一體,達到高度的融合,這才是品茶的最高層次。
潮州工夫茶平易如家常便飯,但品茶的要求卻極高,工夫茶這種小杯,正好反映其重在品,在沖泡工夫茶的精致性上。更重要的是,工夫茶處處體現禮節,在很多品茶的場合,我們常常會不停聽到“請,請食茶”的聲音。所以說,不管是哪個層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