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茶與茶具文化
《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而一代茶聖陸羽也曾言“茶之爲飲,發乎神農”。由此可見,茶文化曆史源遠流長。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會友待客的友好方式的表達。凡是對中國茶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自唐宋以來茶就成爲中國人所鍾愛的飲品。
以茶會友,以茶論道在中國上馳騁了幾百年的曆史。自80年代以來忽然而來的可樂文化充斥著中國人古老的飲茶習俗。喧囂之後歸于平靜。當今越來越多的人對茶這個中國古老保健飲料有了新的認識,于是茶道茶藝正以新的輕松愉快、婉約甯靜方式逐漸進入這個喧囂的世界。進人當今人的精神世界。
茶與茶具的配合,蘊涵著生活的獨到創意,體現了生活品質和品位的內涵,它使我們更關注生活本身。我們不僅是在品茶,我們更是在設計一種好的生活方式和打造新時代的生活文化,是中國傳統茶文化生活方式的一種“新生”。
根據茶史上記載。飲茶之風,盛于唐而興于宋,當時茶具器形的發展受茶飲方式制約。但到了北宋末年的時候,茶文化的焦點已經從品的方式轉變到茶具的形式上來。
茶具對茶湯的影響,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表現在茶具顔色對茶湯色澤的襯托。陸羽《茶經》之推崇青瓷,“青則益茶”,即青瓷茶具可使茶湯呈綠色(當時茶色偏紅)。陸羽把各窯的釉色作比較。
从品茶的角度来看釉色,质地與茶色相互呼應,很有藝術品味。講得精辟。唐代詩人也有許多稱贊茶具的詩篇:“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幹峰翠色來!”、“蒙茗玉花盡。越瓯秋水澄”。二是茶具的材料對茶湯滋味和香氣的影響,材料除要求堅而耐用外,至少要不損茶質。
本文就紅茶、青茶綠茶爲例,欲評述之。
紅茶爲全發酵,性熱。更適合在冬季飲用。具有暖胃益脾作用。紅茶最基本的品質特點是紅湯、紅葉、味甘(紅,實爲黃紅色)。我們以祁紅爲例。經沸水泡之後,香氣濃郁高長,似蜜糖香,又蘊藏有蘭花香,湯色紅豔,滋味醇厚,回味隽永,葉底嫩軟紅亮,倒入玻璃器皿中。我們看到茶湯顔色呈深紅色但紅而不濁,透過光線看可見清澈透亮:在品用紅茶的時候茶藝師通常將紅茶倒入的白瓷之中,紅白相稱。更加襯托出紅茶茶湯的魅力。紅的深沈、平靜。輕輕的聞其香味,品上一小口,茶的色香味全部发挥到极致。此时如若用紫砂壺或是青瓷器来喝茶,雖然在味道上不會有什麽破壞,倒是當倒入紫砂杯或是青瓷杯中時,我們將欣賞不到這種大自然帶來的醇厚的紅色。
青茶又稱烏龍茶,系半發酵茶。它既像綠茶又像紅茶――它有綠茶之香。又有紅茶醇厚的滋味,具有“綠叶红镶边”的特点。乌龙茶无论在色、香、味上與红茶完全不同。烏龍茶不僅醇厚甘露,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