沩山毛尖的制作工序
沩山白毛尖制造分殺青、悶黃、輕揉、烘焙、揀剔、熏煙六道工序。煙氣爲一般茶葉所忌,更不必說是名優茶。而悅鼻的煙香,卻是沩山白毛尖品質的特點。
殺青:用大型平鍋殺青,鍋溫150℃左右,每鍋投葉2.0~2.5公斤。下鍋後,迅速翻炒,待葉色變成暗綠,即可出鍋。
悶黃:殺青葉趁熱進行堆悶,堆積厚度10~15厘米,上蓋棉布,保溫保濕,曆時6~8小時,中間翻堆一次,直到全部茶葉均勻變黃爲止。悶黃後的茶葉先散堆,然後再輕揉。
揉撚:揉撚時速度宜慢、時間宜短,以保持芽葉勻整,揉至葉緣微卷即可。
烘焙:烘焙是在特制的烘竈上進行,茶坯分次一層層地加在烘折子上,用松柴或楓木文火烘焙,火溫控制70~80℃,每烘可加2~3層,約7厘米左右。待第一層烘至七成幹時,再加第二層,第二層七成幹時加第三層,直到烘幹爲止。中間不需翻烘,以保持茶條直而不曲。如果氣溫低,悶黃不足,可在烘至七成幹時提前下烘,再堆悶2小時,以促黃變。下烘後要剔除單片、梗子、雜物,使品質勻齊劃一。
熏煙:熏煙是一道關鍵工序。先在幹茶上噴灑清水或茶汁水,茶水比例爲10∶1,待茶葉回潮後才上焙熏煙,發煙燃料宜用新鮮芳香的楓果球和黃藤,暗火慢焙,以提高煙氣濃度,以便茶葉能充分吸咐煙氣中的芳香物質。熏煙時間約16~20小時,烘至足幹即爲成茶。
沩山毛尖的制作 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