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時光軸:今非昔比普洱茶
往思茅或普洱 的總茶店,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這批茶葉已基本完成一個初步的冷發酵 過程,由生茶變成發酵 較輕的熟茶。在思茅或普洱 的總茶店,一部分散茶經挑揀後內銷,一部分蒸壓成餅茶,每7圓爲一筒,外包筍葉,這時爲了使筍葉柔軟也要將其浸濕,然後銷往藏區。從思茅經傳統的茶馬古道普洱 —景谷—景東—南澗—祥雲—麗江—滇藏線到達拉薩。這條路全過程需要100天,盡管路途遙遠、空氣幹燥、氣溫較低,但茶葉本身和筍葉中包含的水分仍使這些餅茶緩慢地冷發酵 ,形成雲南特有的大葉種發酵 後的普洱 茶,其獨特的陳香和濃郁的湯色尤其受到藏族同胞的喜愛。因此普洱 茶的品質並不是有意爲之,而是特定的地理、氣候原因和特定的運輸過程形成的曆史産物。當時,這些工藝很難讓人們理解,造成了普洱 茶的神秘感。有人說它是錯誤的産物,但它是美麗的錯誤。
到了20世紀30年代後,交通條件和運輸條件改善,進入藏區的時間縮短爲40天左右,普洱 茶的自然發酵 過程很難完成,因此,各個廠家開始研究人工簡化工藝,包括20世紀50年代的人工冷發酵 、蒸氣熱發酵 ,以及20世紀70年代渥堆發酵 的研究。今天我們飲用的普洱 茶大多是人工後發酵 生産的普洱 茶。悠悠茶馬古道上的马帮不复存在,但普洱 茶的故事、普洱 茶的傳奇卻永遠留了下來。
20世紀90年代末,普洱 茶開始在我國內地萌芽,主要以紀念茶和工藝茶爲主,普洱 茶的消費主要集中在上流社會、政界、商界和文化界中,此時的普洱 茶主要是以禮品的形式在這些人群中流通。此時爲普洱 茶消費的萌芽期。
2000~2001年,隨著普洱 茶的慢慢普及,雲南的普洱 茶生産企業開始迅速進入市場,由于大部分廠家采用的茶青都是台地茶,再加上市場的迅速發展以及人們對普洱 茶的認識不足,這一時期的普洱 茶消費主要集中在普洱 生茶。
2001~2002年,隨著我國台灣、香港等地茶商陸續進駐最大的茶葉市場—廣州芳村南方茶葉市場,由于這些茶商較早地接觸普洱 茶,經過他們的宣傳和普及,喝普洱 老茶慢慢成爲消費主流,“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風氣一時在消費者中流傳。此時普洱 茶的文化研究和推廣宣傳也逐漸展開。
2003~2005年是普洱 茶的迅速發展時期,雲南的普洱 茶生産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雲南的千山萬水之間,普洱 茶進入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此時的普洱 茶市場也進入一個你爭我奪的混亂時代。收藏市場、拍賣市場迅速擴張,消費市場、禮品市場進一步囊括普通消費者。普洱 茶茶葉産品從當初的台地茶、古樹茶、野生茶等茶青的競爭和不同山頭茶青的競爭,進入一個以品牌爲導向的普洱 茶競爭時代。
1993年4月是“普洱 熱”的一個分水嶺。這年4月,“中國普洱 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首屆中國普洱 茶葉節”在思茅舉行。來自9個國家和地區的181名專家學者親臨現場。會議最大的收獲是解決了一個多世紀以來有關世界茶樹原産地的懸案:世界茶葉原産地在中國,在雲南思茅。後來,這些專家回去都成爲義務宣傳員,把普洱 茶從思茅推向全國、推向世界。從1993年開始,思茅堅持每兩年舉辦一次“中國茶葉節”,宣傳普洱 茶文化。事後證明,這一舉措使思茅的普洱 茶發展勢頭領先于雲南西雙版納、臨滄等主要産茶區。
此時,鄧時海等一批台灣茶人的茶書相繼出版,對宣傳普洱 文化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年份是普洱 茶“越陳越香”的直接表述,也讓普洱 老茶獲得巨大的升值空間,而文化的附加值讓普洱 茶在市場表現上有著更多的發揮余地。
20世紀90年代中期,雲南省委、省政府就提出要把以食品爲重點的生物資源開發産業作爲四大支柱産業之一來建設,希望把“雲茶”打造成繼“雲煙”之後雲南省又一知名産品。這爲整個普洱 茶産業提供了政策環境。
2005年3月26日,沈培平當選爲思茅市市長。他上任後不久,將思茅市定位爲“世界茶源,中國茶城,普洱 茶都”,並將普洱 茶定位爲思茅市的四大支柱産業之一。就在沈培平當選思茅市市長的這一年,茶葉節的重要活動“馬幫茶道·瑞貢京城”開始了。這一活動被譽爲有關普洱 茶的最大的行爲藝術,沿著舊時的馬幫進京的路線一路北上。媒體對此爭相報道,在全國引起極大轟動,普洱 茶在最大範圍內進入全國公衆視野。此後類似的“創意”活動層出不窮,用于文化宣傳和商業運作。
知名度的井噴式提升和文化價值的賦予,讓普洱 茶在茶葉拍賣會上搶夠了風頭,一餅普洱 茶從幾十萬到一百多萬元不等的天價,成爲人們的熱鬧談資。雖然這一再被指爲普洱 茶商之間的“零和遊戲”,但在“全民普洱 風潮”下不足爲奇。
就在普洱 茶穩步發展的同時,思茅市更名普洱 市一事也冒了出來。真正提出更名始于2001年。當年4月,思茅地區文物管理所所長黃桂樞首次在全球普洱 茶專家面前提出了思茅市更名爲“普洱 市”的建議。
此後,更名的呼聲日漸高漲,從民間熱議上升到政協提案、人大議案。2005年根據思茅市人民代表大會形成的更名議案,思茅市最終做出了更名申報的決定。直到2007年1月21日,國務院批准同意將思茅市更名爲普洱 市。
隨著追求功能性保健産品的消費者增加,普洱 茶已經開始走出雲南大山,從沿海城市風靡至北京,收購、囤積普洱 茶的人士大有人在。
最近流傳著一個普洱 茶的故事:有個買家,前幾年用一輛寶馬3系的錢來買普洱 茶,有懂行的人看了他的茶說,現在把茶賣掉可以換一輛寶馬5系,但是再過幾年出手,可以換一輛7系。普洱 茶越存越值錢的說法,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社會投資。
來源:《下一個瘋狂是誰》機械工業出版社
作者:中央電視台《中國財經報道》欄目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