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毛尖的手工制作工藝|綠茶加工工藝
烘焙分3个操作程序,即初烘(毛火)、摊放、复烘(足火)。主要作用是固定外形,继续蒸发水分,达到干燥的目的,防止品质劣变,进一步发挥色、香、味。
初烘温度(烘头中心处)70℃~90℃,时间20分~25分,每隔5分~8分翻动1次。复烘采用文火慢烘,温度60℃左右,时间30分,每隔10分翻动1次,每烘摊叶量为初烘摊叶量的2倍。以木炭作燃料,烘前1小时生火,火温要稳定,上叶厚薄要均匀,烘心顶可适当厚一些。翻烘时,要把烘头轻轻拿下来,放在可以转动的竹扁上翻动。手势要轻,翻动要匀,翻后轻轻上炕,防止茶末掉入炕內,産生煙味。
经初烘后的茶葉要攤放4小時左右,最低不少于40分,攤放厚度33厘米左右。通過攤放,使葉內水分重新分布,利于足幹。
初烘后茶葉含水量10%~15%,手捏稍感戳手,有彈散力,色綠、香正。複烘後茶葉含水量約6%,手揉茶葉成粉末,色澤翠綠,香氣清高,外形美觀,白毫顯露。
经烘焙足干后,还要进行人工拣剔,把条索不紧的粗老叶和黄片茶梗及碎末剔出來,達到各級茶應具有的外形標准。經揀剔的各級淨茶爲毛尖;片茶(或稱回青條)列爲五級;大片及碎末列爲級外茶。
信陽毛尖 的手工制作工藝
綠茶加工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