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名茶:白芽奇蘭
白芽奇蘭 茶是由白芽奇蘭 茶樹品種嫩梢制成的烏龍茶,産于漳州市第一峰的大芹山一帶,是平和縣的傳統名茶。白芽奇蘭 ,屬適制烏龍茶的高香品種。曆來以其獨特的蘭花幽香之氣,鮮爽秀美之質,醇厚回甘之味,清澈杏黃之湯,而倍受人們喜愛,産品暢銷閩、粵等省,遠銷港、澳、台及東南亞等地僑區。
白芽奇蘭 相傳于清朝乾隆年間(1735~1795年),在平和大芽山下的崎嶺鄉溪“小井“邊長出一株奇物的茶樹,因其長出的各季芽梢呈白綠色,制成茶品質有奇特的“蘭花”香味,故取名爲“白芽奇蘭 ”。後經人們采用無性繁殖方法廣爲栽培至今,已有250多年的曆史。彭溪村位于科和西側,山巒起伏,山高霧多,土壤肥沃,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四季長青,素有“平和茶鄉”之稱,自然條件和生態條件十分優越,因而孕育了白芽奇蘭 獨特的優良品質。至1991年底,全縣共有奇蘭茶園3600多畝,可采面積2100多畝,年産白芽奇蘭 120多噸。
用白芽奇蘭 鮮葉制成的烏龍茶,商品名稱爲白芽奇蘭 ,亦稱奇蘭名茶。白芽奇蘭 外形緊結勻整,色澤翠綠油潤;香氣清高濃長,蘭花清香顯露;滋味醇厚,鮮爽回甘;湯色清澈杏黃,葉底肥軟明亮。幹嗅茶香顯,沖泡後之茶湯,以其獨特的幽雅常用工的蘭花香而著稱,入口醇厚回甘,咽後齒頰留香,縱以融蘭香與水爲一體之感。沖泡五六次仍有佘香,白芽奇蘭 1986年、1989年先後獲福建省名茶稱號;1991年、1992年又分別榮獲“福建省名優茶”。
白芽奇蘭 的采制十分考究,工藝精細,與鐵觀音的采制工藝基本相似。
白芽奇蘭 外形勻整,毛茶需經篩選、揀剔,去除茶梗、黃片及夾雜物後,用低溫薄攤烘焙,以進一步發展茶香,形成白芽奇蘭 獨特的“馥郁芳香”成茶品質。
当泡饮一杯名茶時,品飲其香、味,杯蓋乍啓,茶湯尚未入口,茶香襲來,已是心曠神怡,煩倦頓除,尤如望梅止渴一般,孰乃名茶奇香之可貴。福建漳州一帶,人們在品飲白芽奇蘭 名茶時,對茶具、用水、茶葉用量和沖泡方法等都有一套特殊要求和技藝。
当客人来访围坐一起,先取净水洗净茶具,候水壺(玉書畏)內水沸,即以沸水燙熱茶壺(孟臣罐)及茶杯(若琛瓯),繼則將茶葉放入茶壺中(可溶100毫升水的茶壺。內放5~6克茶),立即注入沸水,持壺蓋刮去水面上的泡沫,並隨即用沸水將蓋沖淨後蓋好,壺上用開小一淋;另即將四只茶杯(一般一壺茶鑒賞配用杯數)杯口緊鄰靠放,隔二三分鍾,右手提起茶壺中茶湯巡回傾入茶杯,每人一杯,各自以拇指及食指按杯沿,中指托杯腳,乘熱細啜,並不時持杯經鼻前嗅之,以鑒賞茶香。
品饮者先闻者继尝其味,饮量虽不多,但能满口生香,回味甘醇。随即冲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