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紅工夫茶|湖北十大名茶
宜紅工夫茶,問世于19世紀中葉,至今已有百余年曆史,早在茶聖陸羽的《茶經》之中便有相關的記載。
簡介
湖北宜昌地區是我國古老的茶區之一,茶聖陸羽曾在《茶經》中把宜昌地區的茶葉列爲山南茶之首。據記載,宜昌紅茶問世于19世紀中,葉,至今已有百余年曆史。1861年漢口被列爲通商口岸,英國即設洋行大量收購紅茶。因交通關系,由宜昌轉運漢口出口的紅茶取名“宜昌紅茶”,宜紅因此而得名。1876年,宜昌被列爲對外通商口岸,宜紅出口猛增,聲譽極高。後由于曆史的原因,宜紅一落千丈。1951年中國湖北茶葉進出口公司成立,在五峰、鶴峰、長陽、宜昌、恩施、宜恩、利川及湖南石門設點收購宜紅。後來,隨著各地茶廠的建立,宜紅的生産逐漸恢複和發展。宜紅已成爲宜昌、恩施兩地區的主要土特産品之一,産量約占湖北省茶葉總産量的1/3。
制作
宜紅功夫的制作有萎凋、揉撚、發酵、幹燥四道工序,因工藝複雜,技術性強,工夫紅茶因此得名。宜紅茶制選分爲初制和精制兩個階段。初制程序是鮮葉、萎凋、揉撚(包括篩分、複揉)、發酵、幹燥;精制程序分爲3個工段l3道工序。篩分工段包括毛篩、抖篩、分篩、緊門、套篩、撩篩、切斷、風選;練剔工段包括機械揀剔和手工揀剔;成品工段包括補火、並堆、裝箱,其中包括整理外形,劃分品級、剔除劣異、提高、鄉度、籌謀幹燥、發展香氣,並調劑品質,統一規格,便于貯運,從而成爲合格商品。
色澤
宜紅茶条索紧细有毫,色澤乌润,香气甜纯,汤色红艳,滋味鲜醇,叶底红亮。高档茶的茶汤还会出现“冷后浑”现象。据湖北省《慈利国志》评还:“鹤峰帮者西贡品,其与宁都同为尚第一,中外驰名。”由此可见,宜紅茶很早就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的聲譽。並且名聲經久不衰!
鑒賞
宜紅功夫条索紧细,有金毫,色澤乌润,内质香味高长,味道鲜醇,汤色红亮,叶底柔软,茶湯稍冷後有“冷後渾”的現象産生。
沖泡
沖泡宜紅工夫茶的技术对于品鉴宜紅茶叶品质至关重要,按照正确的沖泡方法饮泡宜紅,能够将宜紅茶叶本身携带的香气口感沖泡至最佳。
沖泡宜紅工夫红茶時一般要選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紅花瓷茶具。茶和水的比例在1:18左右,泡茶的水温在90-95℃。沖泡工夫红茶一般采用壺泡法,首先將茶葉按比例放入茶壶中,加水沖泡,沖泡时间在2-3分钟,然后按循环倒茶法將茶湯注入茶杯中並使茶湯濃度均勻一致。
品飲時要細品慢飲,要做三口喝,仔細品嘗,探知茶中甘味。上品工夫紅茶一般可以沖泡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