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名茶:峽州碧峰
産于湖北宜昌縣境內長江西陵峽兩岸的半高山茶區。唐時此處爲峽州茶産地,故名。1979年創制,1981年正式投入生産。此地産茶曆史悠久,唐時就“山南茶區峽州爲上”之稱。這裏山水秀麗,崗嶺起伏,氣候溫和,自然環境良好。
特級碧峰以一芽一葉爲采摘標准,要求芽葉完整,老嫩一致,大小均勻。
成茶外形條索緊秀圓直,色澤翠綠油潤,白毫顯露;湯色清綠明亮,香氣鮮高,滋味鮮爽回甘。
由來
峽州碧峰 茶産于湖北省宜昌縣境內長江西陵峽兩岸的半高山茶區。因這裏唐時爲峽州屬地,故名峽州碧峰 。根據茶聖陸羽《茶經》所引的《夷陵圖經》記載,早在南北朝時,峽州己是我國重要的茶時産地。唐時更是名冠全國。
唐代詩人劉禹錫目睹峽州采茶景致,歌道:“何處人間似仙境,青山攜妓采茶時”。唐代著名詩人皮日休寫下了峽州茶十吟,其中一首道:“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園星火煎賞,吳僧漫說鴉山好,蜀叟休誇烏嘴香,人座瓯輕泛綠,開緘數片淺含黃。鹿門病客不歸去,酒渴更加春味長。”
宋代文學家三蘇父子都曾在這裏訪泉品茗,蘇轼品飲以黃牛泉(陸羽稱爲天下第四泉)水沏的茶後,寫道:“禀受苦清潔,獨與凡水隔,豈樵煮茗好,釀酒更無敵。”
歐陽修任夷陵縣令時,詠道:“雪消深村自剮筍,人晌空山隨摘芋”;“春秋楚國西偏境,陸羽茶傳第一州”;吟黃牛泉沏茶道:“陰精分月窟,水味飄香綠,共約試新茶,花旗幾時綠。”清代張金元飲黃牛泉沏的峽州茶驚歎:“泉清茗古,灑然忘乏。”
加工工藝
茶树品种亦十分优良,制作时选料严格,加工工藝精湛。特级碧峰以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一级碧峰为一芽二叶初展,二级碧峰为一芽二叶,均要求芽叶完整,老嫩一致,大小均匀。制作分鲜叶摊放、杀青、摊凉、初揉、初烘、整形、提毫、烘干等八道工序。系烘炒型的条型茶類。外形條索緊秀顯毫,色澤翠綠油潤;香氣高而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鮮爽回甘;葉底嫩綠勻齊。
自然環境
宜昌市夷陵區地跨北緯30°32’--31°28’,東經110°39’,屬江漢平原與鄂西山區的過渡地帶,位于風景秀麗的長江西陵峽畔,東接遠安、當陽,西鄰秭歸、興山,南抵枝江、枝城、長陽,北與保康接壤,環抱宜昌市城區和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縣城距三峽大壩壩址4.5公裏。素有西陵峽晶瑩小城之美譽。
峽州碧峰 茶産于長江西陵峽兩岸的半高山茶區,這裏,山川秀麗,碧峰林立,雲霧彌漫;有千丈深谷,瀑布高懸;氣候溫和,空氣濕潤,土壤肥沃,林木蔥郁,年均溫16.6°C,平均日照1669.3小時,平均降雨1177.34毫米,無霜期平均271.9天,水熱條件十分優越,植茶土壤多爲花崗岩石分化的砂質壤土,頁岩分化的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