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茶|景頗族鮮爽、清香的竹筒茶
景颇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1998年末,云南景颇族人口为12.56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0.947%。景颇族主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的陇川、盈江、潞西、瑞丽、梁河等五县市山区。其余的景颇族人口散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岗房,古浪、临沧地区的耿马佤族自治县等地。云南景颇族包括4个主要支系:景颇、载瓦、勒期和浪俄,其中载瓦支系最大,人数占景颇族人口的80%左右。
景颇族,人口有11.8万人,大多数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以及怒江泸水县,少数散居腾冲、耿马、澜沧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景颇族发源于青藏高原,约在1 000多年前,沿金沙江、怒江和恩梅开江南迁,至17世纪定居在今缅甸北部和云南德宏州。景颇族人认为万物都有鬼魂,凡遇不祥事要请“菩萨”看鬼,祭鬼,迷信禁忌很多。祭祀活动有祭官庙、吃新谷、献谷堆、叫谷魂等。最大的祭祀活动是目脑,现已发展成为景颇族一年一度的节日——目脑节。
生活在雲南德宏一帶的景頗族以大米和玉米爲主食。每日三餐,以鍋或竹筒煮飯。吃飯時多不用碗筷,只用芭蕉葉包飯食用。景頗族人還有飲竹筒茶的習慣。
竹筒茶的做法是:先選取粗大的竹子,鋸成長約30厘米、一端留有竹節的竹筒,然後將采摘下來的茶樹芽葉,通過日曬使其失去二三成水分時,再用手搓揉;或者將采摘來的芽葉用鍋蒸煮,待芽葉柔軟泛黃時,起鍋將茶葉倒在竹簾上,再用手搓揉,然後將茶葉倒入竹筒,用木棒分層築實,到快要裝滿竹筒時,用竹葉或石榴樹葉堵住筒口,把竹筒倒置,使多余的水分外流,這樣過二三天後,再用灰泥封糊筒口,將茶筒插入土中,放置二三個月,待茶葉發酵變黃,或呈現金黃色,並發出特有的茶葉濃香時,即可劈開竹筒,取出棍狀茶柱,曬幹即成。飲用時,鋸下一片,磨碎後用沸水泡飲。
竹筒茶因原料細嫩,又名“姑娘茶”。除景頗族之外,哈尼族、布朗族、傣族、拉祜族也喜飲竹筒茶。
竹筒茶外形爲竹筒狀的深褐色圓柱,緊結端正,白毫顯露。沖泡後,湯色黃綠,兼具茶、竹、糯米的清香,滋味鮮爽。竹筒茶每筒重约500克至1 000克不等,长22 至25 厘米,直径5至6厘米。外裹干笋壳,用竹丝捆扎,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姑娘茶
竹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