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紅茶的誕生及發展簡史|滇紅茶曆史
揚光大舉國英。生産流水一條龍,文侯巧思機器聯,爭先創優保名牌,仕宏運籌識天機。”當然,這首詩沒有把曆任廠長寫完,詩中點的四個人,後兩個都是新中國培養起來的“頂梁柱”。張文侯大膽革新,廠長任內完成了“滇紅”一條龍機械化流水生産線,解放了工人繁重的勞動。楊仕宏則早在1955年提出將制“滇紅”的工藝流程“先補火後勻堆”改進爲“先勻堆後補火”,方案雖有爭議,後付諸實踐證明,這項工藝成爲我國制茶工藝流程的一項重大成果。到80年代初楊仕宏任茶廠廠長後,他抓死“生産、教育、科研”這三項工作,並使之結合,從而保證了“滇紅”這個著名的品牌。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從上世紀60年代,到“文化大革”、粉碎“四人幫”、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黨中央撥亂反正,到改革開放的這25年間,鳳慶茶廠不管是在成績面前或受到挫折時,生産“滇紅”的勢頭,一直不減,發展“滇紅”的目標,從不改變。盡管在計劃經濟年代,鳳慶茶廠沒有外貿出口權,“滇紅”要上調省進出口公司批配其它“紅茶”而使另類提高身價,但“滇紅人”生産的“滇紅”茶,年複一年地外銷世界各國,贏得聲譽多多。
加速低产茶園改造,讓老茶園返老還童提高産量,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積極發展新茶園,廠方自己投資建設了3.5萬畝第一生産間(茶園),投資建設高優生態茶園,美女山2000多畝,其它分布于各鄉鎮8000多畝,以鳳慶茶厂为龙头发起组建“雲南滇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改制,争取到了外贸出口权等等,都是在社会转型、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大潮中搏击出来的。千变万变,“滇紅”生产工艺没变,“滇紅”的产量和出口创汇年年增。
凤庆,既是“滇紅”的诞生地,又是“滇紅”工夫毛茶、紅碎茶兩個毛茶收購標准樣和“滇紅”工夫茶、紅碎茶兩個加工、驗收統一標准樣的制樣單位。6多年來,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審定的雲南工夫紅毛茶收購標准樣;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經貿部審定的滇紅工夫茶加工、驗收統一標准樣;經雲南省經貿廳委托雲南茶葉公司審定的紅碎毛茶收購標准樣和經貿部審定的滇紅碎茶加工、驗收統一標准樣,都是用鳳慶大葉種茶加工制造,有國有鳳慶茶廠制樣,並按審定標准和業務領導機關通知,向雲南産茶區和全國有關出口滇紅口岸發布標准執行。
滇紅茶的誕生及發展簡史
滇紅茶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