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工夫”的前世今生|紅茶文化
大規模砍掉紅茶樹改種綠茶。
可到了福安,魏文生親密接觸“坦洋工夫 ”,聆聽了它那段輝煌的曆史後,卻爲“坦洋工夫 ”的沈寂倍感惋惜,甚至萌生了複興“坦洋工夫 ”的想法。就在魏文生猶豫之時,茶界泰鬥張天福老人站了出來,他的一番話最終把魏文生送上了複興紅茶的道路。
今年已經百歲高齡的張老,一直對紅茶情有獨鍾。上世紀八十年代,他以省政協委員的身份向國家提交了一份提案,力陳保留“閩紅三大工夫”———坦洋工夫 、政和工夫與白琳工夫。他常這樣說:“紅茶占據了世界茶葉消費總量的80%以上。而福建作爲中國紅茶的故鄉,卻沒有發展好紅茶事業,真是愧對茶界先輩。”
在張天福的鼓勵下,2004年7月,魏文生在福安設立“坦洋工夫 ”紅茶基地,之後,他又想盡各種辦法推介紅茶。先後開設了“元泰紅茶”專櫃,讓過往的顧客免費飲紅茶,成立了“福建紅茶俱樂部”,舉辦了“元泰杯”世界紅茶征文比賽以及紅茶品茶會等活動。他的複興行動引起了福安市政府對“坦洋工夫 ”的重新審視。
關鍵時刻,福安市政協九屆五次會議召開,一位老茶人向大會遞交的一份名爲《重振坦洋工夫 茶品牌 再创福安茶葉輝煌》的提案,正式叩響了“坦洋工夫 ”的複興之門。
“年商品總值11.32億元的茶葉産業竟沒有一個知名品牌,又談何競爭力?”這位老茶人、現任福安市茶業協會會長陳成基,一席話道出了當時福安茶産業的軟肋。的確,由于“坦洋工夫 ”品牌的缺位,使得福安茶業在很長時間內都是替別人做嫁衣,所産茶葉主要作爲原料茶賣給江浙地區,當地茶農茶商獲利甚微。
這份提案立即引起了大會的高度重視。此後,當地政府組織一批又一批省內外茶葉專家及經濟專家對提案內容進行實地調研。調研結果一致認爲陳成基“重振‘坦洋工夫 ’”的提議具有遠大意義和可行性,調研報告提交福安市委市政府,立即被采納。
2006年,福安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時任福安市委書記陳家東爲組長的茶業發展領導小組,並定下了“五個一”戰略工程,即打造一個公共品牌———“坦洋工夫 ”;每年新植高香型茶樹良種子1萬畝;建設一個海峽大茶都;每年舉辦一屆茶事活動;建設一個現代化廠房加工區。
當正式文件發出,陳成基喜極而泣,但令他想不到的是,此後三年間,一個又一個關于“坦洋工夫 ”的喜訊接連傳來,變化之大,更是亂花迷眼,叫人目不暇接。
盛装出场 人民大会堂打响第一炮
2006年10月2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許久未經市場洗禮的“坦洋工夫 ”盛裝出場,接受人們的檢閱。
這場由中國名人工委、中華名人協會和福安市委市政府共同舉辦名爲“中華名人共建海峽西岸的和諧福安暨‘坦洋工夫 ’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後來被茶人們稱做“拉開了‘坦洋工夫 ’品牌建設的序幕”。
福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紅色曆史,使中國名人工委、中華名人協會一直關注這一地區的發展。當天出場的有蔣正華、姜春雲、孫孚淩、王雲龍、于洋、關牧村等100多位人們耳熟能詳的中華名流。時任福安市委書記的陳家東在會上隆重介紹了“坦洋工夫 ”的輝煌曆史和優異品質,以及福安市委市政府光複“坦洋工夫 ”的決心。當即,“坦洋工夫 ”被指定爲中華名人特供茶,品牌檔次一躍而上,打響了複興的第一炮。
成功歸來,不管是政府工作人員還是參展企業,都喜形于色,這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鼓勵。此前有不少茶人對此次進京心存疑慮。因爲當時福安幾乎沒有像樣的“坦洋工夫 ”生産企業,所生産的産品也多以散裝銷售爲主,沒有包裝。爲了此次人民大會堂展出,不少企業連夜趕制“衣服”。由于資金不足,福安市政府還專門撥下11萬元,用于補貼企業制作包裝費用,以解決燃眉之急。
序幕拉開後,從政府官員到生産企業老板,從民間機構到各級單位,都在挖空心思重塑“坦洋工夫 ”這一百年品牌。
2007年,短短一年間,福安市委、市政府馬不停蹄地帶領“坦洋工夫 ”走進北京、上海、廈門、福州、香港等國內重要城市進行品牌推介,還參加了“馬連道北京國際文化節”、“深圳國際茶文化展”和“重回巴拿馬”等茶事推介活動,開啓了人們對“坦洋工夫 ”塵封已久的記憶。此後,在國內國際,各種展會上,“坦洋工夫 ”的身影頻頻出現。
福安市委、市政府如此密集爲企業搭台,企業更是積極登台亮相。從2007年起,“坦洋工夫 ”喜訊頻傳,接連獲得“福建十大名茶”、“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産品”、“國家證明商標”、“申奧茶”等榮譽。
政企联手 “航空母舰”出世记 品牌知名度迅速攀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坦洋工夫 ”,也開始消費“坦洋工夫 ”。但“坦洋工夫 ”要進軍茶葉市場,與安溪鐵觀音那樣的特色品牌爭市場,問題仍然不少。
當時,生産“坦洋工夫 ”紅茶的企業雖有不少,但多以中小企業爲主,質量參差不齊,沒有能叫得響的領軍企業。
在多方調研、取經、商討下,福安市委、市政府決定與茶企聯手打造一艘“航空母艦”。
2007年11月1日,由中國海峽大茶都、天香茶叶有限公司、天湖農业有限公司等14家茶業企業與福安市政府聯手成立的一家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外貿科研爲一體的旗艦式企業———“福建坦洋工夫 茶業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爲重振“坦洋工夫 ”品牌道路上的又一裏程碑。
劉叢生,這位極具知名度的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安市最具實力的船舶有限公司老總,“披挂出山”擔任該公司董事長。隨後,這位“船老大”以多年在商場摸爬滾打的經驗和敏銳,打出了一系列傳承榮耀、複興國飲的組合拳。
現在看來,由政企聯手的這家企業對‘坦洋工夫 ’的推動作用是非凡的。在它的帶動下,“坦洋工夫 ”有了自己的國際標准,標准化的生産解決了原有生産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其次,茶企握拳出擊,邁開了向現代集團化發展的步伐。第三,帶領茶企對傳統工藝進行改革創新,精心研制出一系列産品,提升了“坦洋工夫 ”産品的檔次和質量,並極大拓展了銷售渠道,形成一張遍及國內外的營銷服務網絡。
华丽变身 会长细数三年巨变
过两天,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博會就將拉開帷幕。而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對“坦洋工夫 ”來說,又將是重振道路上的一次飛躍。
在2007年舉行的第一屆海峽兩岸茶博會上,福安13家“坦洋工夫 ”茶企盛裝亮相,深受好評。在去年舉行的第二屆海峽兩岸茶博會上,“坦洋工夫 ”簽下訂單近1億元。今年在家門口的茶博會更是“坦洋工夫 ”展示自己的大舞台。據福安市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日前,福安在本屆茶博會上可望簽約投資項目達16個,總投資14.2億元。
這不是空談,華麗變身的“坦洋工夫 ”有足夠的實力和基礎來完成這一切。
對這三年來的變化,作爲福安市茶業協會的會長,陳成基再清楚不過。
三年前,不要說“坦洋工夫 ”專賣店,就是想要買袋包裝稍爲講究點的都很難。但是現在,在福安城區繁華地段,“坦洋工夫 ”專賣店、連鎖店、茶座林立。不僅如此,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也都能發現“坦洋工夫 ”的身影,銷售網點遍布全國各地。
這是最直觀的變化。而隨著“坦洋工夫 ”名氣的打響,與“坦洋工夫 ”有關的所有一切都在改變。
原先“坦洋工夫 ”産品每公斤售價僅50-60元,而現在已升到千元,有些極品甚至上萬元。在去年的“閩茶杯”評比中,“坦洋工夫 ”獲得茶王稱號、經拍賣每公斤達30萬元。其主要原料“坦洋菜茶”也由品牌打造前的每斤幾角錢,到現在每斤茶青均價二三十元左右,茶農收入直线上升。
今年3月,福安“電機巨子”,福建遠東電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鑒明看,投入巨資成立了“正園春茶業(福建)股份有限公司”,僅數月時間,這家茶企一躍成爲“坦洋工夫 ”十大名茶之榜首,被福安茶界傳爲佳話。據統計,兩年投身“坦洋工夫 ”茶産業數不勝數。至去年底,福安市登記注冊的茶葉加工企業有263家,年産值5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規模企業40多家,獲2008年全國茶行業百強企業的有3家,全市年出口茶葉4000多噸。
如今,“坦洋工夫 ”正在蓄積力量,向世界紅茶品牌發出沖擊。日前已向美國、法國、荷蘭等9個國家提出商標注冊申請,已初步獲得批准。“坦洋工夫 ”重回世界舞台,前途將充滿陽光。
坦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