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綠茶历史名茶大全|江西綠茶有哪些
聲遠播,于是,在廬山周邊也隨之開始了較大規模的茶葉的種植,由于廬山周邊獨特的環境和氣候,再加上與山上同出一轍的制茶工藝,這些茶園出的茶葉品質也屬上乘。
二、浮梁绿茶
在唐代,饶州浮梁茶有“商貨”之稱,說明它是一種以産量多、銷量廣而著稱于世的茶葉。楊晔稱“饒州浮梁(茶),今關西、山東闾閻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猶得,不得一日無茶也。其于濟人,百倍于蜀茶。”這足以說明浮梁茶的産量之多。
据《元和郡县志》卷28载,浮梁 “每岁出茶七百萬馱,稅十五萬貫。”當時的山澤之利(礦冶稅),“舉天下不過七萬余缗,不能當一縣之茶稅”[17],說明唐後期的浮梁縣的確是首冠全國的茶稅大縣。那麽與之毗鄰的祁門、婺源二縣情況又怎樣呢?關于二縣的茶葉年産量及稅茶數,由于史無明載,故其具體情況難以詳知,不過從劉津《婺源諸縣都制置新城記》的某些記載中,我們也可窺其大概。
该文载 太和中,以婺源、浮梁、祁门、德兴四县,茶貨實多,兵甲且衆,甚殷戶口,素是奧區;其次樂平、千越,悉出厥利,總而管榷,少助時用。于時轄此一方,隸彼四邑,乃升婺源爲都制置,兵刑課稅,屬而理之。(《全唐文》卷871)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空守船,绕船明月江水寒。(白居易的《琵琶行》)
三、婺源绿茶
婺源产茶曆史悠久,在陸羽《茶經》中有歙州産茶(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記載。《宋史·食貨》中稱“婺源謝源茶为绝品”。 1910年(宣统二年),婺源精制绿茶和珠蘭窨花茶在清廷農工商部舉辦的勸業會上展出,獲一等獎。
1915年,婺源出产的精制绿茶,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展出,獲金牌獎。1935年,美國人所著的《茶葉全書》中稱贊“婺源茶爲中國綠茶中品質之最優者,其特征在于葉質柔軟、細嫩而光滑,湯色澄清而滋潤”。
1958年,婺源茶葉科研人員結合原有茶葉技術,新創“婺源茗眉”,並于1982年被列爲全國30種名茶之一。1995年3月,婺源被國家命名爲“中國綠茶之鄉”。
四、遂川狗牯脑
遂川狗牯脑茶,始制于明代末年,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相傳,在清嘉慶元年(1796),茶農梁傳溢(一作梁木镒)夫婦,在狗牯山側的石山梗中開辟茶園數畝,采取祖傳的工藝制作的茶葉品質極佳。
后来遂川茶商李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