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綠茶曆史名茶大全|江西綠茶有哪些
秋來,周秀才按語意送茶進京,一路上曉行夜宿,風雨兼程,很快到達京城。一日天高雲淡,陽光和煦,只見前面車馬儀仗,鳴鑼開道,好不威風,原來是乾隆離宮外出。周秀才攔路詢問,侍衛上去喝止。
周秀才说明来意,并递上纸条,侍卫接过纸条、茶葉、交與乾隆。乾隆大喜,知是自己下江南時親筆所題,因深感下江南時他家進茶之情,意欲留下秀才。周秀才丟不下辛勤耕作的茶園,執意回家。後乾隆降旨,賜周打鐵種的茶爲“周打鐵茶”,並定爲貢品。從此周打鐵茶名揚四方,流傳後世。
十三、窝坑茶
窝坑茶又名蕉溪茶,産于江西省南康縣南嶺山脈北端的浮石、蕉溪一帶。主要産區爲蕉溪上遊海拔600余米、林木蔥郁的窩坑。
窩坑茶創始于三國,而盛于宋代,據南康縣《文藝志》記載,宋代蘇東坡谪官廣東,路過南康,舟至浮石時,曾作詩一首,其中有“浮石已千霜後水,蕉溪閑試雨前茶”之句,這裏所指的“雨前茶”就是早期的“窩坑茶”。可見這裏産茶至今有近千年的曆史了。 窩坑茶外形條索纖細,形曲呈螺狀,顆粒近似珠茶,又似眉茶,芽毫隱藏;色澤翠綠,綠中帶白;內質香氣清高持久。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醇回甜,葉底嫩綠勻齊。沖泡後,芽鋒直立,白毫翻滾,成爲綠茶中之珍品。
十四、九龙茶
九龙茶産于江西安運縣境內海拔一千多米的九龍山上。這裏地勢高峻,巒峰重疊,山清水秀,樹木茂密,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終年雲霧缭繞,土壤肥沃,極宜于茶樹芽葉的生長。九龍茶和龙泉水是江西省安源县久享盛名的双绝,早为民间所传颂。 九龙茶是我國的曆史名茶,清朝雍正五年就已列爲貢品。
據《安源縣志》記載:“爾乃披荒阜之捺荊兮,藝蒙頂之芬叢;樹經冬而含秀兮,芽乘春而程工;發馨于岩壑兮,媲源瀣奚帛崇;以陸羽之元經兮,還生盧仝之腋風;會上貢于九重兮,何羨乎六安、武夷之青蔥”。從這段記載裏,可以看出九龍茶曆史之悠久。
宋朝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和他的好友邹元彪,为了抗金救国,来到九龙嶂,组成九龙寨,一面招募乡勇扩军,一面筹备军饷鼓励耕织,号召当地人民垦荒种茶,茶園面積有了很大發展。到了明代初葉,這裏産茶更有發展,並由生産團茶改爲散茶,茶葉的花色品種有上春、二春、大莊、勻莊、子芽頭、茶末等多種。到了清初作爲貢茶,所貢茶葉都是細嫩芽葉。
长期以来,九龙山人民,常以载歌载舞来表达丰收的喜悦和对九龙茶的頌揚。古代的“贛南采茶戲”以及現代的“茶童歌”和電影《茶童戲主》,就都是以九龍茶爲背景編制而成的。“龍泉水烹龍嶂茶,何其此際斷津涯。更深月上難成寐,古寺鍾聲帶漏撾。”這是清代詩人凃方略贊美九龍茶和龍泉水所寫的詩篇。
十五、协和昌珠兰精茶
珠兰花茶,産于江西,又稱雙蘭花茶、特級珠蘭花茶。江西珠蘭花。成品特級珠蘭花茶外形條索緊細,內質香氣清雅,滋味甘爽,湯色黃綠,葉底綠亮。它還十分耐泡,並且口感好,特別是在茶湯冷後香味更爲突出光緒年間,所制的“珠蘭窨花茶”曾獲南洋勸業會金獎。
“珠兰龙井”获得美国赛会奖。1915年,婺源“协和昌”珠兰精茶榮獲國際“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等獎。。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金獎,“協和昌”珠蘭精茶、綠茶同年雙獲一等獎。
十六、吉州茶
清代陆廷桀,当过崇安县令,对茶葉頗有研究,曾寫過《續茶經》一書,他在《續茶經》書中寫道:“吉安府龍泉縣匡山有苦茶,匡山的四面峭壁,其下多白雲,上多北風,植物味甘苦。野蜂巢其間,采花蕊作蜜,味亦苦。其茶苦于常茶。
十七、临江玉律
宋代名茶,據《宋史·食貨志》、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宋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和宋代趙汝砺《北苑別錄》等記載。
十八、袁州金片
又名金观音茶,産于江西宜春。元代名茶,據元代馬端陸《文獻通考測》和其他有關文史資料記載的元代名茶。
十九、云脚
产于袁州(现江西宜春)。明代名茶 據顧元慶《茶譜》(1541年)、屠隆《茶箋》(1590年前後)和許次纖《茶疏》(1597年)等記載。
二十、界桥茶
产于袁州(现江西宜春)据唐代陆羽《茶經》和唐代李9肇唐國史補》(806—820年)等曆史資料記載,唐代名茶
二十一、綠英
产于袁州(现江西宜春)。据元代马端陆《文献通考》和其他有关文史资料记载的元代名茶。
江西綠茶曆史名茶大全
江西綠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