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管理技术|有機茶園管理
完之後,每次修剪之後或在中耕除草之後、及時追施氮肥大致分別于2、5、7、9月(當年定植)施用,采期長的高産茶園10月初還可以追肥。
(2)次數:根據需要與可能,每年2—4次。高産茶園增加次數。
(3)用量,以硫酸铵爲標准計算。
幼齡茶定植當年,每次4—5公斤,合計8—10公斤,次年每次8—10公斤,全年20—30公斤,第三年全年30—40公斤。
采摘茶园:根据土质、树龄、长势和单产来决定,每次每亩10—15公斤。年用量单产50公斤以内的施标准氮肥40公斤, 50—100公斤/亩的茶園施50—80公斤,100—150公斤/畝的施90—120公斤。
(4)方法:幼齡茶實行穴施,在茶苗根頸周圍10—15厘米以外開深寬爲6—8厘米的平底月牙形穴,將肥料整細,均勻地撒在穴裏,複土整平。三年以上茶樹和采摘茶园实行沟施, 在茶行中距茶樹根頸20厘米以外或在樹冠垂直投影的邊緣開深寬8—10厘米的平底溝,肥料施于溝中,蓋土整平。不論穴施或溝施,均應在茶行兩側交替進行,不宜各次重合于一處。
全覆盖的高产(250公斤/ 亩以上)茶園,根據系已布滿行間,枝葉完全密閉,開溝操作困難,可以在無露水的情況下把肥料均勻地撒在地上,然後將茶树摇动,使附在叶上的肥料落下, 再用锄头和小钉耙在土面上耙一下,使肥料接触潮土或及时喷灌 。实行沟灌的茶園追肥應在溝灌之後進行。
(5)注意事項:
第一,化肥不得直接接觸茶根;成團的化肥必須打碎,並不得將肥料堆在根頸處。
第二,幹肥料落在葉面之後,應及時清除、搖落或用清水沖掉。
第三,穴與溝不能太淺或太深。
第四,施用要均勻,不可堆集于一點。
第五,土壤幹燥情況下應先灌水,後施肥,施後不得立即溝灌。
第六,茶園中雜草叢生,不得追肥,必須先行中耕除草,然後施肥。
第七,旱季施肥次數和每次用量均應減少,以保安全。
4、深耕、施有機質基肥改良土壤。
(1)目的:增加土壤有機質,耕松土壤,擴大活土層,改良土壤理化性狀,增進茶樹營養,提高透性和保水抗旱能力。
(2)有機質肥料來源:
第一,各種廄肥、牛、馬、豬、雞糞和墊圈材料。
第二,雨季在茶園周圍鏟積雜草,雜草應選擇生長肥嫩的種類,在結籽之前鏟積,堆漚數日,半腐熟即可施用,惡性雜草如免絲子、白茅草、香附子等不可作爲肥源。結節草(馬塘等)必須腐爛後才能使用。
第三,山箐溝谷中的草煤,在旱季開采,隨采隨用,只要涼一段時間減輕重量後直接用,不可曬幹。
第四,遮蔭樹行道樹上修砍下來的幼枝和樹葉進行堆漚。
第五,人工栽培的綠肥,割菁堆制。
第六,商品有機肥,如各種油枯,要粉碎發酵。
(3)方法:在茶行中距茶樹20—30厘米以外開深寬各30厘米的平底溝,將粗糙的有機物(如山菁、綠肥、草煤等)均勻地鋪在溝中,每畝2—4千公斤,上面再撒上磷肥,每畝50公斤,再于近茶樹一側的溝邊,在兩茶树之间,挖一缺口,挖下之土盖于有機肥上,缺口中先施牛马粪、油枯 等优等有機质肥, 肥上再施速效氮肥,每亩15—20公斤,最后复土整平茶行。
(4)注意事項:
第一,開溝時,注意保護茶樹枝葉,不可切斷主根,不得用鋤頭削溝壁來擴大溝寬,以保護根系不被切斷,不得讓土埋住小茶樹。
第二,根據肥料的數量,肥效遲速,決定施肥的層次與深淺,遲效在下,有機質材料應深,廄肥稍淺。
第三,各種肥料在溝中應厚薄一致,均勻分布。
第四,梯級茶園應換邊施用,無梯密植茶園隨著樹冠的擴大,逐步把施肥溝移到茶行中間。
四、除草
1、目的
(1)使肥料水分不被雜草爭奪消耗,以充分發揮肥、水的經濟效益,並化雜草爲肥料。
(2)使茶園通風透光。
(3)使某些茶樹病蟲害失去中間寄主,減其藏匿、孽殖滋生之所。
2、原則
(1)除早、除少、除了。
(2)靠種子繁殖的草類,必須掌握時間,消滅于結實之前。
(3)靠地下莖或塊根繁殖的草類,應深挖,全部揀出繁殖溝,于茶園外曬幹火燒。
(4)寄生性植物如免絲子(無根藤)、桑寄生(寄生樹)、槲寄生(螃蟹腳)等,應小心從茶樹上全部幹淨地摘除燒掉。
(5)在茶树根颈部位的杂草;藤蔓、小杂树要强调除净, 在雨季进行专门拔除。
(6)粘重的土壤,不可在雨天或大雨後除草,堅持雜草邊除邊埋。即將土抖掉,扭成團,埋入土中。
五、清淤排漬
雨季前夕應將排水系統全面清理疏通,以利排水。暴雨後,及時清除沖入茶園的泥砂;對沖壞的茶埂及時培補修好。對幼齡茶園要特別注意。對被淤積埋沒和茶根裸露的要及時扶正培土;對排水橋涵全面檢查疏通。
六、複蔭植物的管理
1、短期遮蔭植物的種植與管理:茶地開挖好整理好之後,應在4—5月間,降第一次足雨前後,在梯坎外緣或在兩茶行之間,播種速生綠肥(如三葉豆、白花灰葉豆、大葉豬屎豆、豬屎菁、太陽麻、金光菊等)。播種時穴距50厘米,並列二行。行距25厘米,穴深3厘米。每穴用種5粒。每塘施一把草木灰,一把腐熟廄肥。用細土覆蓋,播種後,防止人畜踩踏,出苗後,及時小心清除園圃雜草,在旺盛生長期,遮蔭過密時,應疏砍一部份枝葉,可以刈割作爲肥料。遮蔭一年或二年之後,即可連根挖出。
2、遮蔭樹的疏枝整形:遮蔭樹、行道樹在定植1—3年之內,應修砍側枝,以保證在2.5—3米內爲單軸生長。在樹高5米以上時,進行定型修砍,留樁2.5—3米刈砍,刈砍時,注意不要將刈樁的皮搞破,樹幹搞裂,砍下的枝梢樹葉作爲綠肥,枝幹作爲燃料。台刈後,要清除過密的分枝,並隨時把刈樁上的低位分枝全部抹掉,使分枝集中在刈口附近,2.2米以下無分枝。
3、遮荫树间伐 :定植3—5年以后,树荫逐渐浓密,为保证茶树光照, 必须将过密的枝叶逐年疏掉,此外还要将过密的植株疏伐掉或间株疏伐,保留10米株距10米行距,以形成合理的覆荫结构。
七、茶樹修剪
1、目的:(1)除去頂端生長優勢,導致地上部營養再分配,促使腋芽側枝萌發抽生,調整分枝的部位和角度,使茶蓬扩大, 育成宽阔的采摘面。
(2)把茶蓬控制在適宜的高度。
(3)對衰老的枝條進行複壯。
(4)剪除某些病蟲害枝葉。
2、定型修剪:第一次,在苗高35—50厘米時,于離地20—25厘米處,剪去主梢,側位枝不剪。第二次,在一級側位枝形成次生梢時,從分枝部位算起,留15—20厘米剪去次生主梢,其余枝條不剪。第三次,當二級生主梢形成(梢長30—40厘米)後,留梢長10—15厘米剪去二級次生主梢。第四次,整個樹冠達100厘米左右高時,距地65—70厘米剪平。以後在打頂情況下每次修剪提高8—10厘米左右,最後定型在90厘米高度。時間:修剪時間主要取決于茶樹枝梢生長的長度。原則上第一、二、三次宜在生長旺期進行,第四次以後,宜在枝梢生長緩慢的時候進行,可以縮短上層節間長度,于加密生産小枝有利。
3、輕修剪:目的是控制高度,發展寬度,更新複壯生産枝。
在經過一個相當長的采摘期後,茶蓬超過了控制高度,或枝條結節過多,發芽瘦弱,或因茶叶放老,花蕾密生,即应进行轻修剪,剪定部位有深浅之分,顺序由浅入深。浅修剪者,在定型高度以10—20 厘米范围内,深修剪者在定型高度以上5—10厘米以内。爬地匍匐枝应同时剪去。
4、重修剪與台刈:當茶樹連續進行多次輕修剪之後,該修剪部位的複壯發芽能力已經衰退,發芽細弱,駐芽增多,應于定型高度以下10—20厘米處實行重修剪,或因茶樹發生了嚴重病蟲害生機難以恢複時。亦應進行重修剪,將病蟲枝葉清除園外燒毀。
當茶樹進行多次重修剪,深度越來越增加。可距地10—15厘米處將茶樹台刈。去掉全部樹冠。台刈時,可用利刀、鋸等工具,要求刈樁平滑,不裂不損,上面覆以牛糞、稀泥。減少水分蒸發。
5、修剪與管理采摘的關系
(1)修剪與中耕施肥。定型修剪與輕修剪之後,及時進行深10厘米的淺耕,追施氮化肥或速效農家肥;重修剪與台刈之後,要進行深中耕,施有機質基肥,摻施化肥。
(2)修剪與病蟲害防治,有嚴重的常見多發病蟲害的茶園,在修剪時期上,可適當調節,以達到通過修剪消滅病蟲害的目的,如茶梢蛾、蚧殼蟲等都可根據當地發生規律,在幼蟲孵化盛末期,進行修剪,就可大大減輕以後的危害程度。
(3)修剪與采摘的配合:在大面積采摘茶園中,可以把茶園分片,各片修剪時期調整錯過20—30天,可以降低下樹“洪峰”,便于勞力安排,保證茶葉質量。
除整形淺修剪外,各種修剪在剪後第一輪茶芽的采摘中,要特別重視兩點:第一,芽要養到一芽三葉以上,第二,絕對禁止抹光頭,堅決貫徹留葉采。
定型修剪與重修剪、台割後的茶樹,要實行封園養樹,絕對禁止采摘,這是成敗關鍵。
茶園管理技術
有機茶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