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茶館的文化況味|惠州紫苑茶館
一開始我是拒絕的。”胡浩愚告訴記者,這些帶著幽香的臘梅並不好送。有些人覺得不過幾枝臘梅,特地去紫苑跑一趟,太麻煩;有些人則因爲梅音同“黴”,覺得不吉利而拒收……總之,這個任務曾讓胡浩愚頭疼了好幾年。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惠州文化氛围和市民素质不断提升,近年来,每年冬天的腊梅成了抢手货。胡浩愚告诉记者,只要天一冷,他便会收到“天冷了,梅何不至?”之类的短信。
每每看到这些短信,胡浩愚都会十分感慨。“那么多年坚持做一件事,你便会在这些细节处直观地看到惠州文化的改变。”
紫苑的名人轶事
喜欢来紫苑的,不仅有普通市民,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名人,甚至国际名人。他们或来此写生,或在此办沙龙,或……只是发呆。紫苑一方面凸显出鲜明的惠州特色,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感召力。
两只牛仔鸡 留住余秋雨
中国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是紫苑的常客。
在红棉水榭,余秋雨曾对着几棵卧地而生、弯曲向上的百年绿榕说:“这就是惠州人,闲散中充满活力。”而看到惠州早餐店老板时刻紧握收来的钱币的样子,余秋雨觉得颇有意思,认为惠州人还有务实的一面。
在紫苑的外墙上有一块石雕,上面是余秋雨写的一段文言文:紫苑茶館乃南國鬧市清淨之地。何以清淨?一曰百式茶香也;二曰素妝茶道也;三曰捲簾古窻也;四曰懸壁書畫也;五曰滿室雅士也。此五者之後,更有館主惠州陳悅成,微笑而立,執掌門庭。陳先生年未老而品老,體欠雅而氣雅,廣交天下勝客,歸于一縷清韻,實爲當今之罕事也。余自築居南國,常與妻設座紫苑閑享永日。陳先生執壺要挾,命作短文。余不敵茶香,連飲3杯而草書于右,以博茶友一哂。
寥寥数语,尽显紫苑神韵。这篇文章的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前些年,余秋雨到深圳,听闻惠州桥东有牛仔鸡这道美食,让人从惠州买了两份到深圳,大快朵颐。2006年6月,余秋雨到惠州紫苑喝茶。陳悅成欲留其過夜,余秋雨稱,如果請他吃牛仔雞他就留宿惠州。陳悅成立即讓人打包奉上兩只牛仔雞。當晚,余秋雨吃著牛仔雞,酒興之余還在酒瓶上題字留念。第二天深夜,陳悅成接到了余秋雨的電話,說寫了一篇有關他的得意之作欲與其分享,便是印在紫苑外牆上的短文。
两只牛仔鸡,留下余秋雨,一时传为佳话。
山水酿惠州 醉了王鲁湘
“认识惠州,是因为紫苑。紫苑在惠州举办的活动,我每次必来。”凤凰卫视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