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名茶:高橋銀峰茶
土質肥沃,全N含量在0.2%,堿解氮在200ppm左右,全P在0.1%左右,速效P在20ppm左右,速效K在120ppm左右。晝夜溫差大,環境無汙染,自然條件優越,適宜于茶樹生長,是綠茶的傳統生産區域。這裏山丘疊翠,河湖掩映,雲霧彌漫,景色秀麗。
茶葉品種
在研制成功初期,高橋銀峰鮮葉主要來自當時引種的紫陽種,其特點是:較早生,茸毛多,內含物較豐富。以後隨著茶樹品種研究的發展和更新換代,湖南省茶葉研究所研究和推廣了大量的國家級和省級茶樹無性系良種,其實驗茶場茶園逐步良種化,無性化良種比例達90%以上。主要品種有:
白毫早
國家級良種,芽葉淡普洱茶批發綠色,茸毛多,産量高,8年生茶樹畝産鮮葉1700kg,比福鼎大白茶增産30%左右;內含物豐富,春茶—芽二葉幹樣約含氨基酸4.1%,茶多酚24.1%,水浸出物40.73%。適制名優綠茶。制名茶銀毫隱翠,香氣嫩爽持久,滋味鮮爽醇厚。抗寒性和抗病蟲性強。是中國目前適制高檔名優綠茶和綠茶的主要品種。
碧香早
早生省級良種,芽葉淺綠色,茸毛多;産量較高,8年生茶樹畝産鮮葉1300kg左右;內含物豐富,帶有特殊的品種香氣;適制性強,春制高檔名優綠茶,翠綠明亮多毫,味濃爽,香氣高長,夏制紅碎茶,湯色紅濃,帶花香;抗寒抗旱性較強,適應性廣,移栽成活率高。
槠叶铁观音
國家級良種,中生種。生長勢強,芽葉黃綠色,茸毛中等;成園快,新梢持嫩性強,産量高;內含物豐富,茶葉品質好;紅綠茶兼制型品種,制名優綠茶色澤翠綠,香高味醇;制紅茶谷歌葉底紅亮,湯色紅豔,滋味濃;抗逆性強,適應性廣。
茗丰
省級良種,中生種。芽葉綠色,茸毛較多,持嫩性較強;育芽力強,成園快;産量高,8年生茶樹畝産鮮葉1500kg左右;內含物豐富,春芽一芽二葉幹樣約含氨基酸3.5%,茶多酚28.4%;適制性強,是紅綠茶兼用型品種;抗寒性強,適應性廣。
湘波绿系列
較早生種,芽葉綠色,茸毛多;産量較高;內含物豐富,春茶一芽二葉幹樣水浸出物44.39%,含氨基酸4.3%,茶多酚23.84%;適制綠茶,制毫型綠茶色澤翠綠,銀毫顯露,香氣清高,滋味鮮爽,湯色綠亮,葉底嫩綠。抗逆性強。
福鼎大白
較早生種,中葉種,芽葉黃綠色,茸毛特多,芽葉生育力和持嫩性強;春茶一芽二葉幹樣約含氨基酸4.3%、茶多酚16.2%、兒茶素總量11.4%、咖啡堿4.4%、。適制紅、綠、白茶,品質優。抗旱性和抗寒性較強。
茶葉管理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産品的衛生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湖南省茶葉研究所對生産高橋銀峰的各個環節加強質量控制和管理,首先在原料來源上,高橋銀峰生産茶園全部采用生物防治等生態控制措施有效控制茶樹病蟲害,不施化學農藥,主施有機肥。
每年經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檢測,農藥殘留等衛生指標達到無公害茶葉標准,並全部低于歐盟出口標准。在加工生産環節上進行封閉式加工管理,改造廠房和改進加工設備,成爲省第一批獲得QS食品質量安全標志的茶葉生産企業。
高橋銀峰原料采摘一般以每年3月中旬前後爲采制期。鮮葉標准爲一芽一葉初展,長2.5厘米,細嫩完整,每公斤芽頭12000個左右,采于早生的白毫早等優良茶樹品種。要求不采紅紫葉,不采雨露葉,不采病蟲傷葉,不采芽頭散開葉,做到早、嫩、勻、淨。用細篾小籃盛裝,內襯白紙。
芽葉采回後,薄攤于潔淨篾盤中,置于通風陰涼處,散失部分水分後方可付制。
編輯本段工藝過程
高橋銀峰,每年于清明前後四五天開始采摘,選采標准嚴格,規定紅葉、紫葉、病蟲傷葉不采,散葉、雨露葉不采;多以福鼎大白茶與白毫早良種的一芽一葉初展鮮葉爲原料,其標准長度約爲2.5厘米,制每公斤幹茶約需1.2萬個芽頭,且細嫩完整,芽身長短、色澤均勻一致。制作銀峰的鮮葉,采自早生良種茶樹,標准爲一芽一葉初展,嚴格要求芽葉長短、肥瘦、色澤深淺均勻一致,每個芽葉長度爲2.5厘米左右,每100個芽葉重量控制在7.5~9.5克。鮮葉采回後,薄攤在潔淨的篾盤內,放在通風陰涼之處,使部分水分散失,鮮葉采回後進行薄灘,使水分含量達70%左右即行付制。經殺青、清風、初揉、初幹、做條、提毫、灘涼和烘焙八道工序精湛加工而成。
在探索科學工藝過程中,形成了其獨具特色的關鍵性工序:其一是,初幹後在鍋內邊幹燥、邊做條。茶工雙手握茶于掌心中間,靈活適度運用掌力,回轉搓揉。揉搓做條與幹燥交替進行,這樣既能使茶芽葉細胞破損,又無茶汁外溢,減少內含物質損耗,又保持了茶芽條身表面色澤翠綠明淨,塑造了緊結而小巧的優美外形。其二,獨到的工序是“提毫”,是形成銀峰茶品質風格的關鍵之所在。“提毫”這一工序,是該茶首創,以後被一些新創名茶所采用。提毫的作用在于充分發揮茶之香氣,固定已形成的外形;最重要的作用是破壞在炒制過程中由于茶條表面茶汁幹燥而形成的膠狀薄膜結構,使芽葉的全部白毫顯露而豎立在茶條上,如銀妝素裹,獨具妙韻。其三,爲保持銀峰茶已形成的品質與風格,所以在提毫工序完成後,立即出鍋。在灘涼後,改用焙籠烘幹。烘焙時,在焙芯上鋪襯上柔軟的棉布,然後上茶,用文火烘至足幹。出焙後,以軟白紙包成小包,置石灰缸中密封貯藏,防止受潮,可經數月不變。銀峰茶成品條索緊細微曲,銀毫似雪,色澤翠綠;內質香氣鮮濃,滋味醇厚,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勻光潔。
制茶過程
在制作工藝上,有殺青、清風、初揉、初幹、做條、提毫、攤涼、烘焙8道工序,
杀青
在平鍋內進行,鍋徑60厘米。采用溫高、量少、老殺方法殺青。鍋溫120~130℃,投量400克。開始兩手均勻翻炒,以悶爲主,抖悶結合,當水分大量蒸發時要逐步降低火溫至90℃,以揚抖爲主。炒至茶葉绉軟卷縮,色澤暗綠、清香悅鼻時即出鍋。殺青曆時3分鍾,鮮葉減重30%-35%。現在在鮮葉采摘高峰期也用微型名茶殺青機殺青。
清风
殺青葉直接掃入篾盤中,揚簸10余次,既散去熱汽,又可簸去細片碎末,保持茶葉完整潔淨,當葉溫降至30℃左右進行初揉。
初揉
將清風後的殺青葉收攏,雙手合抱回轉揉撚1~2分鍾,中間抖散一次。當茶汁開始滲出,茶條初卷時即可。初揉切不可過重過久,否則因茶汁過多,初幹時粘鍋而影響色澤和滋味,還會減少沖泡次數。
初干
初揉茶胚入鍋,鍋溫80℃。前期以翻炒蒸發水分爲主;待茶條粘性大減,含水量30%~35%時即轉入做條。
做条
做條時鍋溫應逐步降至65℃左右,使茶坯在初揉基礎上繼續搓緊成條形,適當促使葉細胞組織破損以增進茶味。具體作法是雙手合捧茶坯回轉搓揉,前段用力要輕,隨水分散發,搓揉用力逐步加重。約經10-15分鍾,茶條緊結完整,基本定型,含水量20%一26%時,開始提毫。
提毫
提毫是創制高橋銀峰的獨特工序,它能充分發揮茶葉香氣,使茶條形態固定,白毫茸然而又不脫落。提毫仍在熱鍋中進行,鍋溫45~50℃。方法是,將茶坯捧于掌中,雙手旋回搓揉,用掌力讓茶葉互相摩擦,以擦破附著于茶條表層的膠糖類薄膜。隨著茶葉逐步幹燥,白毫被豎立顯露出來。由于水分含量較少,用力必須柔和均勻,不可過重過猛,不可將茶葉在鍋內磨擦,才能保毫保尖,保持茶葉完整。同時火溫不可過高,以防白毫老化枯黃,運用得當,掌握適宜,就能發揮高橋銀峰品質風格。
摊凉
提毫後出鍋,攤在細制篾盤中,使水分滲透均勻,便于進一步烘至足幹。攤涼時間約30分鍾。
烘焙
用竹焙籠烘幹,茶葉不能直接攤于焙芯上,必須在焙芯上襯細軟潔淨的烘布。烘焙時間約30分鍾,開始70~75℃逐步降至60℃左右,中途翻動3~4次。烘至茶葉含水量5%左右即爲適度。高橋銀峰采用先炒後烘,獨用清風去雜和首創提毫工序,既保持芽葉完整幹淨,又保持白毫完整而不脫落,銀毫隱翠的外形,香高味鮮的內質,博得廣大飲用者喜愛,自問世以來,生産總是供不應求。
贮藏
高橋銀峰采用獨特的保鮮技術,保證茶茶葉品質色、香、味、形四季如春其中“提毫”是關鍵。“提毫”的目的在于充分發揮成茶香氣,固定條索,並使白毫顯露。方法是:將茶條置于掌中,兩手壓茶向不同方向旋轉,使茶條互相摩擦。隨著水分的減少,茶葉表皮的膠狀薄膜破裂,白毫顯露,香氣提高。殺青在平鍋內進行,采用高溫老殺,減重爲30~35%;出鍋的殺青葉,用篾盤簸揚10~15次,使葉間水氣散失和除去碎片;初揉僅是使茶葉初步成條,便于以後做條;初揉後的初幹,也是爲做條創造條件。高橋銀峰的外形,在很大程度上是“做條”工序中形成的,其操作方法是,在平鍋中,手握茶葉于手心,運用掌力,回轉搓揉,並隨時抖散團塊,直到茶條緊結六堡茶批發,茶坯含水量在20%左右時爲止,然後改變手法,進行提毫,稍經攤涼,進行烘焙,至茶葉含水量在5~6%爲適度。高橋銀峰采用先炒後烘的工藝,保持了白毫和芽葉完整,以及葉色、湯色的鮮綠明亮。幹燥後的茶葉,用牛皮紙包成小包,放置生石灰缸中貯放。
品质特点
高橋銀峰一種特種炒青綠茶,具有形美、香鮮、湯清、味醇的特色,“雪芽如銀現異香,巧妙美味舌甘永”。從外形上看,條索緊細卷曲,色澤翠綠勻整,滿身白毫如雲,堆疊起來似銀色山峰一般;內質香氣鮮嫩清醇,滋味純濃回甘,湯色晶瑩明亮,葉底嫩勻明淨。茶質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居中國各地名茶之首。經陳椽教授1983年研究分析,高橋銀峰的水溶物達45.42%;含礦質灰分4.99%,咖啡堿4.27%,可溶性糖2.66%,兒茶素11.48%。1989年,經農業部茶葉質檢中心檢測,高橋銀峰各項衛生指標完全符合國家規定標准。經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多次對高橋銀峰商品樣進行農藥殘留檢測,均檢測不出農藥殘留,達到無公害茶葉標准。
名茶曆史
湖南省茶葉研究所前身爲湖南省茶葉試驗站,成立于1932年(民國21年),當時在長沙縣高橋購買山地100余畝,設湖南省茶事试验場高桥分場,由易劲之任分場主任兼技师。1933年(民国22年)高桥分場建成房屋一栋,共用银元4000元( 《湖南年鉴》民国22年,湖南省图书馆藏)。1935年(民国24年),章鼎岐接任高桥分場主任兼技师,1936年(民国25年)7月,湖南省茶事试验場更名为湖南省第三农事试验場,派疗兆龙任高桥分場主任兼技师,1937年(民国26年),由杨开智(毛泽东妻兄)任高桥分場主任兼技师。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高桥茶場原址,由省人民政府农业厅接管,同年11月由中国茶業公司湖南省公司管理,改名爲高橋示範茶園。隨後,長沙茶廠成立高橋初制廠。1951年12月,高橋示範茶園和高橋初制廠交省農林廳管理,合並成立湖南省農林廳高橋茶場,从事茶樹栽培,茶葉示範推廣和試驗工作。1954年,擴大茶葉試驗研究工作,並將安化茶場的试验工作及主要科技人员转移到该場,195茶葉批發5年4月,正式定名爲湖南省高橋茶葉試驗站,1961年改名爲湖南省茶葉試驗站,1975年10月,改建爲湖南省茶葉研究所。
1996年1月該所遷至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部長沙市芙蓉區馬坡嶺基地。高橋原址改爲該所的實驗茶場。现有茶園面積800畝。
高橋銀峰是湖南省茶葉研究所專家經多年研究,于1959年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十周年獻禮特別創制成功的綠茶類名茶,也是新中國成立後湖南省最早新創制的名茶。
该所基地位于长沙县高桥玉皇峰下,周围山丘叠翠,河湖掩映,土层深厚,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无任何污染源,曆史上就是名茶之鄉。高橋銀峰因形如銀裝素裹的山峰及産地位于高橋而得名。高橋銀峰創制成功後,經當時的商業部茶葉局及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上海茶葉公司和湖南省棉麻茶煙局等單位鑒評,一致稱贊高橋銀峰品質良好,可列爲名茶。
湖南名茶
高橋銀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