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頂黃芽|黃茶的种类
蒙頂黃芽 ,是芽形黃茶之一,産于四川省雅安市蒙頂山。蒙頂茶栽培始于西漢,距今已有二千年的曆史,古時爲貢品供曆代皇帝享用,新中國成立後曾被評爲全國十大名茶之一。蒙頂黃芽 外形扁直,芽條勻整,色澤嫩黃,芽毫顯露,花香幽長,湯色黃亮透碧,滋味鮮醇回甘,葉底全芽嫩黃
采摘于春分時節,茶樹上有10%的芽頭鱗片展開,即可開園采摘。選圓肥單芽和一芽一葉初展的芽頭,經複雜制作工藝,使成茶芽條勻整,扁平挺直,色澤黃潤,金毫顯露;湯色黃中透碧,甜香鮮嫩,甘醇鮮爽。爲黃茶之極品。
品質特征
黃茶的品质特点是“黃叶黃汤”。这种黃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黃的结果。黃茶分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类。黃芽茶芽葉細嫩,顯毫,香味鮮醇。由于品種的不同,在茶片選擇、加工工藝上有相當大的區別。
蒙頂黃芽 外形扁直,芽条匀整,色泽嫩黃,芽毫显露,甜香浓郁,汤色黃亮透碧,滋味鲜醇会甘,叶底全芽嫩黃。
加工工序
蒙頂黃芽 制造分殺青、初包、複炒、複包、三炒、堆積攤放、四炒、烘焙八道工序。由于芽葉特嫩,要求制工精細。
殺青:用口徑50厘米左右的平鍋,鍋壁表面平滑光潔,采用電熱或幹柴供熱。當鍋溫升到100℃左右,均勻地塗上少量白蠟。待鍋溫達130℃時,蠟煙散失後即可開始開殺青。每鍋投入嫩芽120-150克,曆時4-5分鍾,當葉色轉暗,茶香顯露,芽葉含水率減少到55-60%,即可出鍋。
初包:包黃是形成蒙頂黃芽 品质特点的关键工序。将杀青叶迅速用草纸包好,使初包叶温保持在55℃左右,放置60-80分钟,中间开包翻拌一次,促使黃变均匀。待叶温下降到35℃左右,叶色呈微黃绿时,进行复锅二炒。
复炒:锅温70-80℃,炒时要理直、压扁芽叶,含水率下降到45%左右,即可出锅。出锅叶温50-55℃,有利于复包变黃。
复包:得炒以后,为使叶色进一步黃变,形成黃色黃汤,可按初包方法,将50℃的的得炒叶进行包置,经50-60分钟,叶色变为黃绿色,即可复锅三炒。
三炒:操作方法與複炒相同,鍋溫70℃左右,炒到茶條基本定型,含水率30-35%時即可。
堆积摊放:目的是促时叶内水分均匀分布和多酚类化合物自动氧化,达到黃叶黃汤的要求。将三炒叶趁热撒在细篾簸箕上,摊放厚度5-7厘米,盖上草纸保温,堆积24-36小时,即可四炒。
四炒:锅温60-70℃,以整理外形,散发水分和闷气,增进香味。起锅后如发现黃变程度不足,可继续堆积,直到色变适度,即可烘焙。
烘焙:烘頂溫度保持40-50℃,慢烘細焙,以促進色香味的形成。烘至含水率5%左右,下烘攤放,包裝入庫。
蒙山茶不愧爲中國名茶中的一顆燦爛明珠。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