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炒的普洱茶行業
茶、下關等)就是普洱 茶的龍頭板塊的話,那麽“大益7542"就是這個板塊中的龍頭股,龍頭股大漲自然財源滾滾。
本來普洱 就有越陳越香的概念,老茶對新茶是“十年十倍”,所以港台炒手先從囤積陳年老茶開始,帶動了新茶的價格上漲。同樣的手法也用在了一家茶廠的不同品種中,量少的高端品種先把價格拉高,然後量大的中低端品種慢慢出貨。比如高端“大益7532"紀念版帶動量大的“大益7542”價格上漲。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在普洱 炒作的高峰期。到雲南旅遊的遊客幾乎每人都會買回幾餅價值不菲的所謂“老樹茶”,不知道雲南應該有多少高産的老茶樹?這與當年一只鼈生産出成千上萬瓶“中華鼈精”何其相似!
(2)對敲拉高這裏面的手法更是繁多。
首先是拍賣。
2004年春節,魯迅和許廣平珍藏的3克清宮普洱 茶拍出1.2萬元,相當于每克4000元。
2005廣州茶博會上。德利茶業僅50克重的陳年舊普洱 ,被香港客人鍾先生以13.8萬元拍得;勐海興海茶廠的普洱 斑章熟餅,則以8.8萬元被買家競得。
2005年,“馬幫茶道·瑞貢京城”老舍茶館,姜昆主持拍賣,張國立先生捐獻出來的一桶茶(7餅),以160萬元的價格成交。
2006年9月,昆明首屆中國普洱 茶國際博覽交易會上,瀾滄古茶有限公司的雙綠牌宮廷散茶100克茶葉以22萬元被成功拍賣。
2007年5月,深圳茶博會上,臨滄鳳慶茶廠的一饼499克的名贵普洱 茶——“錦繡茶祖”,以40萬元高價被拍走,每克800多元,創下新茶拍賣最高紀錄。
這裏面的貓膩很多。
如果是廠家的貨已經供不應求,請多家經銷商來參加拍賣,拍出高價,兩相情願,這個自不必說。但是很多拍賣都是安排好的,邀請了一幫托兒,事先做好了局,然後起拍。
這些托兒在台下此起彼伏拍得不亦樂乎,其實目的就是制造一種氣氛,制造價格幻想,制造稀缺概念,拍出天價後就打開了其他普洱 茶的上漲空間。如果真有參與競拍的其他人,好,茶就是你的了,更是魚與熊掌兼得。
其次是自買自賣。
無論在股市還是普洱 茶市,多數的人都是因爲價格快速上漲才跟進的。炒家先在市場上賣出20%。再通過親信以高價回收,制造漲價與缺貨的假象,循環數次,通過控制發貨節奏與數量,茶價在最終流向終端市場的環節中一輪輪被擡升。
這樣必然吸引更多的散戶追加資金跟進。當茶價到了莊家所認爲的高點時,散戶以及吸引的資金也到了一個龐大的支撐面,莊家有節奏的“抛盤”開始。
等到達到理想價位散戶大批接手時,價格已經翻了幾倍了,各級的莊家都有這類的動作。等莊家把所有貨抛空,三級市場的價格還在漲。散戶一跟進就發現無人接盤了。
還有縮量拉升。
首先是港台炒家手中囤積了多數的老茶,包括2000年前後收購的和從港台回流的。接著經銷商看到拍賣後價格暴漲,也開始囤積各類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