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紅茶的前世今生|祁门紅茶文化
在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異常光彩,以三枚金獎的成績,風靡世界茶壇,使祁門紅茶這個紅茶中的後起之秀,一舉步入世界頂級名茶行列,並進一步引動了海內外熱情的追捧。祁紅一枝獨秀的景致,引起北洋政府農商部重視。並于1915年,在祁門成立了“農商部安徽模範種茶場”,並于1934年更名爲祁門茶葉改良場,作爲中國近現代最早一批茶葉科技機構之一,祁門茶葉改良場一直傳承不絕,其間,吳覺農、胡浩川、馮紹裘、莊晚芳等中國現代茶業的泰鬥先後來到祁門,爲祁門紅茶的長久發展奠定了深厚的根基。
幾經曆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茶市受到了沖擊,曾一度堅挺的祁紅無疑也受到了嚴峻的挑戰。據資料記載,自1926-1929年的四年間,祁紅的外銷指數下降了80個百分點。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由于海运中断,向以国际市场为主要销售渠道的祁红顷刻间一落千丈,生产无常,茶號頓減,産量大落,于是茶農紛紛棄茶改林,祁紅遇上了從未有過的困頓。
1949年,随着新中国成立,祁門紅茶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祁紅生産受到重視,國家通過貸糧、賒銷、貸款等方式,支持資金一千多萬元,扶持祁紅生産。茶園面積大幅增加。此後幾十年,在國家計劃經濟政策的扶持下,祁紅茶區大力開展科學實驗,通過“二建”(建立集中連片的新式茶園、建立穩産高産的基本茶園)和“三改”(改造老茶園、改善茶園管理、改變采摘技術)等措施,培育出一批規模大産量高的基礎茶園,以及一批畝産超百斤的社隊。
进入20世纪90年代,祁红发展开始面临严峻挑战。首先是国际市场变化,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尼等国红茶快速崛起,讓中國紅茶銷售承受巨大壓力;其次國內茶葉結構大調整,名優茶蜂擁而起;此外,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體制性矛盾阻礙了祁紅快速發展的步伐,祁紅産業亟待迎來一個全新的突破與變局。
生机勃发
虽然祁红生产一度低迷,但坚信祁红品质的祁红人,始终相信祁红的春天终将来临。近年来,祁门县不断挖掘祁红文化内涵,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相继落成了祁红茶館、祁紅超市、祁紅廣場、祁紅曆史文化展覽館,今年總投資1.2億元的祁紅文化博覽園一期工程也已順利完工,一個圍繞祁紅産業大發展的相關業態正在有機形成。
祁门县委、县政府还专门成立了“振兴祁红”办公室,希望集全县之力,再筑祁红辉煌。2001年,祁门被命名为“中国红茶之鄉”。2004年,投資2600多萬元的金東茶葉交易市場投入使用,19項祁門紅茶標准制定,祁門紅茶協會成立。2005年在全省率先將全境15萬畝茶園通過無公害認定,2.6萬畝茶園通過歐盟BCS有機茶認證,成爲黃山市認證面積最多的有機茶基地。政府的支持和祁红人的坚持,使祁红终于迎来了新生的春天。
目前,国内红茶需求也已被點燃,紅茶以其特有的香氣口感,以及獨到的保健功效,得到越來越多講求品質、追求健康的消費者的垂青,並成爲時尚與品位的象征。全球有160多個國家與地區,近30億人喜歡飲茶,但約24億人常飲紅茶。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到2017年中國紅茶預計産量爲31.2萬噸。世界紅茶的消費量將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長,2017年將達到280萬噸。
社会资本也进入祁红产业进行产业链整合,不仅提高了加工水平,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运营水准、营销方式,必将对提高祁红的产业升级起到极大的助推。
产业环境和消费需求给祁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祁門紅茶與生俱來的高貴、時尚、優雅、浪漫的氣質,在“紅茶熱”的背景下,迅速回歸人們的視野,並漸漸爲大家所關注和推崇。祁門紅茶這張飄香四海的中國名片,曾以醉人的芳香,譜寫了國飲耀眼的曆史。相信在健康、優雅和品位生活成爲消費者普遍追求的社會大背景下,在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享譽世界的祁門紅茶將以嶄新的魅力領航潮頭,並成爲引領中國乃至世界茶壇的重要動力。
祁門紅茶的前世今生
祁門紅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