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紅茶的前世今生|祁门紅茶文化
一個世紀前,一個産自安徽祁門的中國紅茶——“祁門紅茶”,以高貴品質征服英倫三島,與貴州茅台酒同奪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跻身國際名茶之列。
在我国茶史,尤其是紅茶史中,祁門紅茶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中國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紅茶和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之一,古今聖賢也曾爲其留下了“牯牛降上幻迷霧,霧裏祁紅天下奇”、“祁紅特絕群芳最,清譽高香不二門”等詩句。那麽,祁紅在創制和發展的道路上經曆了怎樣的傳奇?在此不妨略作探尋。
前世情缘
祁门产茶可追溯到唐朝,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記載:“歙州茶,且素質好。”歙州就是古徽州。徽州植茶始于南朝,唐代已成爲全國著名的産茶區。敦煌遺書《茶酒論》書中的“浮梁歙州,萬國來求”,更是徽州茶自古享譽中國的最好證明。祁門原屬浮梁,浮梁爲當時全國最大的茶葉集散地,白居易《琵琶行》中就有“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的詩句。
祁门自古以来,盛产好茶,而紅茶生産卻始自近代。胡元龍的後代胡益堅撰文稱,清同治十年(1871年),黟縣人余幹臣,自福建罷官歸來,賃居祁門三裏街,因見祁門産茶,根據閩紅的生産經驗建議祁門人改制紅茶。于是,光緒二年余幹臣從至德來祁門曆口設茶莊,試制紅茶。祁門茶商胡元龍也是在這期間接受了余幹臣建議在祁門改試制紅茶。經過不斷改進提高,1875年前後,終于制成色、香、味、形俱佳的上等紅茶,余幹臣、胡雲龍也因此被視爲祁紅創始人之一,被世人稱爲祁紅鼻祖。
蜚聲天下
祁红初问世,世界茶壇正是“綠肥紅瘦”。據資料記載,以1896年至1900年的紅茶、綠茶出口量各爲100的指數記,到1915年,紅茶僅占77,綠茶卻達143。在這樣的背景與機遇下,祁門紅茶適時出現:秀美的外形,鮮爽的滋味,清高的香氣,其出類拔萃的品質令人眼前一亮,並迅速引起海內外茶商的青睐,讓祁紅很快呈現出産銷兩旺、出口量直線攀升的火熱景象。
光绪年末至民国初年,为祁红贸易的最鼎盛期,当时,祁红外销口岸是经汉口转运出关,祁红在汉口集散时,大半为俄商承办,余则为英、美、德、法等国,年销量一般在十三万箱左右(每箱五十斤上下)。
“头批满堆,即择吉日良辰,鸣炮奏乐,大宴茶師及工人,勻堆成箱後,即抽茶樣一箱,派水客送樣至漢口。漢口茶棧大開中門迎水客,並設宴款待,儀式非常隆重。”這是一位老茶人對當年祁紅興盛往事的回憶。祁紅享受了高官走中門的尊榮,其身份之顯耀,可見一斑。當年民間評價祁紅,亦有“一品官,二品茶”的說法。
1915年,祁门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