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紅茶,云茶王后|滇紅是什麽?
祁門紅茶之香氣,又有印、錫(斯裏蘭卡)紅茶之色澤。從此,中國雲南的“滇紅”茶與印度、錫蘭的紅茶並駕齊驅,使國際茶葉市場刮目相看。
當時鳳慶滇紅茶作爲戰略儲備物資,全部用于出口,一噸紅茶在國際上可換回13噸鋼材。滇紅茶與其他小葉種紅茶不一樣,是由雲南獨有的鳳慶大葉種茶制成,大葉種茶內含物質豐富,茶多酚與兒茶素含量高,因此大葉種茶制作的滇紅茶的味道浓烈、厚重,富有刺激性,有一种特殊的“蜜糖香”, 并且十分耐泡,至少可以冲六七泡,曾一度被其他红茶生産者拼入小葉種紅茶中提味,有“茶葉味精”之稱。在改革開放以前,在國內滇紅一直是與祁紅齊名的兩大紅茶品牌。
“滇紅”是什麽?
滇紅是什麽? 確切來說是紅茶的一種品類。最初,馮紹裘擬將這種以鳳慶大葉種制成的紅茶定名为“云红”,意即与安徽祁門紅茶“祁紅”、江西甯州紅茶“甯紅”相區別,後雲南茶叶公司接受香港富华公司的建议,改“云红”之名为“滇红”。 凤庆大叶种,是国家认定的茶樹優良品種之一,新梢芽葉芽長葉闊,茸毛濃密,葉肉肥厚,革質重,葉間節長,色澤黃綠。鳳慶大葉種茶樹鮮葉,既可以制成品質超衆的滇紅茶葉,又可制成優質的綠茶,也是普洱茶的優質原料。現在“滇紅”的範圍在擴大,成爲雲南紅茶的總稱,滇紅茶産區主要有雲南瀾滄江沿岸的臨滄、保山、普洱、西雙版納、德宏、紅河6個地州的20多個縣,但其核心原産仍然是鳳慶。
滇紅茶分爲“工夫茶”和“紅碎茶”,前者適于清飲,後者適于制作袋泡茶。工夫茶的毛茶是由茶樹鮮葉經過萎凋、揉撚、發酵、幹燥四個工序加工而成的。將剛從樹上采下的新鮮細嫩的茶葉擺放在通風透氣的竹簾上散發水分的過程稱爲萎凋,當水分散失到一定程度,茶葉變成萎松時再放入有棱骨的揉撚機內揉撚,使茶汁揉出,茶葉成條。揉好的茶葉放在木制的盤內,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茶葉逐漸變紅,這時再把茶葉放到烘幹機裏烘幹,紅茶就制成功了。這種茶葉因爲加工精細,費時較多,稱爲工夫紅茶。馮紹裘最初試制成功的正是“滇紅工夫茶”。
現在所說的滇紅碎茶主要是CTC紅碎,呈顆粒狀,是全機械化生産的。雲南的第一條CTC紅碎生産線是在1989年由省茶葉公司從英國引進的,在此之前,勐海茶廠、鳳慶茶廠都曾經試制過紅碎茶,但多用制工夫茶篩分出的碎茶制成,在規模和品質上都不及CTC設備出産的。根據當時負責引進生産線的省茶葉公司副總經理鄒家駒先生回憶,首條生産線是設在大渡崗茶場,因爲大渡崗茶場擁有上萬畝連片茶園,最能適應CTC設備的巨大吞吐量。第一條CTC生産線于9月20日安裝試車成功,隨即投産,生産效率顯著提高,出口售價比原來傳統紅碎茶每噸高出200—300美元。90年代之後,省茶葉公司又分別爲鳳慶茶廠、勐海茶廠各引進了一條CTC生産線,雲南紅茶進入了新的大規模生産階段。目前整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