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貢茶實錄
小了商業貿易的範圍。清人阮福于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寫的)《普洱 茶記》中所說:“普洱 茶于二月間采蕊極細而白,謂之毛尖,以作貢,貢後方許民間販賣”就反映了這個現象。但從另一方面來看,貢茶制雖有弊端,但列爲貢茶的茶類即是精品,普洱 茶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列入貢茶案冊,清宮品重普洱 茶的風尚得以傳揚,故有“普(洱)茶名重天下”之說和“普洱 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師尤重之”的曆史記載,從而打造了普洱 茶的曆史地位,造就了普洱 茶成爲聞名中外的世界名茶。
普洱 茶爲何被列爲貢茶?曆時200多年而不衰?貢茶數量每年歲貢都有增加,一直深得清王朝帝王將相的青睐,其主要原因就是清皇朝滿族祖先是中國東北地區的遊牧民族,日常飲食以肉食爲主,進入北京成爲帝王貴族後,養尊處優,飲食都是山珍海味,需要一種助消化功能強的茶葉飲料,而普洱 茶正好具備了這種特性。普洱 茶的特性,明、清時代人士早有體驗,並有多種文字記載,明代崇祯進土、懂醫學的學者方以智在《物理小議》中寫道:“普(洱)茶蒸之成團,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清朝乾隆年間學者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裏說得很清楚:“普洱 茶,大者一團五斤,如人頭式。名人頭茶,每年入貢,民間不易得也。有僞作者,名川茶,乃川省與滇南交界處人士所造,其餅不堅,色亦黃,不如普洱 茶清香獨絕也。普洱 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思茅廳采訪》中有載“普洱 茶幫助消化,驅散寒冷,有解毒作用”普洱 茶所具有的這些特性,正好迎合了清王朝的生活需要。普洱 茶作爲貢茶進入北京清皇宮廷後,皇宮成員都要品嘗,經過同各地送來的貢茶進行比較,發現普洱 茶茶味與茶性都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小葉種茶,普洱 茶幫助消化的功力最強,並有治療、保健作用,普洱 茶濃厚和特殊品質的茶性,非常適合清宮貴族們的品飲口味,于是普洱 茶被長期列爲貢茶,清皇朝貴族們認爲普洱 茶不但是最好的飲料,還有藥用價值。普洱 茶貢品中的女兒茶、普洱 茶膏、人頭茶,深得帝王、後妃及貴族們的特別常識,清宮中以飲普洱 茶爲時尚;以普洱 貢茶作爲禮儀活動和嘗賜用茶:以普洱 茶作爲國禮贈送。從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開始,普洱 茶正式被列为貢茶。直到光緒三十年(公元1908年)因地方混亂,盜匪蜂起,才得以借機停止了交納普洱 貢茶一項,但普洱 貢茶在清宮中已經飲用了將近200年之久。
普洱 貢茶是在清代普洱 府思茅廳的監制下,由思茅同知采辦。每年茶農們將春天最好的茶葉采收後加工成芽茶、蕊茶、團茶貢给皇上。当时进貢的普洱 貢茶由于采制精細、包裝完善、運輸途中又倍加小心,已成爲普洱 茶精品中的曆史産物。隨著時光的積聚,普洱 貢茶历史的味道已经越来越重,越来越浓。同时,由于存放貢茶的北京故宮的特殊性,雖然經曆了改朝換代和曆史的變遷,中華民族衆多的珍貴曆史文物仍然得以存留于世。普洱 貢茶雖然也曆經滄桑,但仍然有極少的普洱 貢茶存留于世。
據中華茶人聯誼會秘書長王郁鳳先生的研究資料證實: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北京故宮的茶库里还存放着清宫没有吃完用完的貢茶數噸。其中仍有大大小小的普洱 團茶、女兒茶、普洱 茶膏。普洱 團茶最大的如西瓜,重五斤半,小的如網球、乒乓球大小。這批存留的普洱 貢茶茶色褐黑,不黴不壞,保存完好。茶團表面有柠紧布纹的印痕,可见当时制作普洱 貢茶時是用布包著揉緊後幹燥成型的。最大的普洱 團茶形狀似人頭,對照清代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中對普洱 貢茶所論述“人頭式,名人頭茶,每年入貢,民间不易得也”的记载相符合。这批存留的普洱 貢茶依推算,至少是慈禧太後時代留下的,已經大約有150多年的上陳期。1963年,北京故宮將這批普洱 貢茶(約二噸多)處理,北京茶廠將這批普洱 貢茶打碎篩細拼入其它散茶流入了市场,这是存留到现代的一批珍贵的历史貢茶實物。
北京故宮博物院目前仍留存有普洱 貢茶茶膏和團茶。其中存留的兩沱普洱 貢茶,就是目前被視爲國寶的“普洱 金瓜貢茶”。普洱 金瓜貢茶,是現存的陳年普洱 貢茶中的绝品。由于貢茶的原料爲大葉種普洱 茶的一級芽茶,经过长期存放,会转变成金黄色,故称为金瓜貢茶,港台茶界稱其爲“普洱 茶太上皇”。目前,普洱 金瓜貢茶的兩沱真品分別保存于杭州中國農業科學院茶叶研究所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对存留的貢茶實物進行考證,證實其已有200多年的曆史。普洱 金瓜貢茶屬普洱 茶中的緊莊茶,貯存如此之久的茶葉,已是世所難覓。
普洱 茶在清代,不但是宫廷宠爱的貢品,更受海内外人士及名人的喜爱,普洱 貢茶也由此流傳于世。陳放百年以上的古董級普洱 茶目前因存世不多,現已奇貨可居,不僅難得一見,且價值不菲。《北京晚報》的一條消息報道,在北京茶葉市場,一片陳期80年以上的六兩普洱 茶叫價100萬元。
2004年2月,當年流轉至魯迅、許廣平珍藏的清宮普洱 貢茶在广州亮相。这批貢茶中的普洱 茶膏共有39塊,方形,盛裝在精致的紅色錦匣裏,基本保護完整的有24塊,每塊如一枚一元硬幣,厚度約半厘米,重約3克。茶膏表面色澤呈黑褐色,正面有花紋圖案,可看出制作工序繁複,技術含量高,工藝精細。2004年2月8日下午在廣東大廈舉行的拍賣會上,拍賣其中的一塊普洱 貢茶茶膏(約3克重),經過20多輪競價,最後一位曾先生以1.2萬元拍得,創下了普洱 茶拍賣的天價。經有關專家品鑒了藏品中的散塊普洱 貢茶,只見茶塊經開水沖泡很快融開,茶湯呈褐泛紅色,聞有陳香茶味香氣飄出,滋味平淡,經數次沖泡後茶塊全部融化。
茶葉一般來說都要喝新鮮的,但普洱 茶越陳越香,越陳越貴。普洱 茶不但同古玩、藝術品、玉器一樣具有珍貴的收藏價值,而且成爲了“能喝的古董”,在所有茶品中,只有普洱 茶有此地位而唯我獨尊。《中國茶史散論》在論述曆代名茶中說“名茶的形成和发展是多方面的,同社会制度、生产盛衰、文化进步都有密切关系。貢茶、名山、文化名人、消費市場都是促進名茶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普洱 茶知名度的扩展,除了其品质特色之外,与其历史上早就列为貢品不无关系。极少的普洱 貢茶得于流傳和存留于世,是世界茶樹起源的中心地帶——思茅和茶馬古道的源頭——普洱 以及廣大普洱 茶産區人民的幸運,更是普洱 茶的幸運。而普洱 貢茶曆史實物,成了極爲珍貴的文化遺産,其文物價值和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茶葉本身。幾百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們喝上醇香無比的普洱 茶,普洱 茶的神奇魅力征服了皇室和平民,征服了南洋諸國,也征服了黃頭發藍眼睛的外國人,普洱 茶被越來越多的人傳頌,普洱 茶也在时光中放射出了璀灿夺目的光芒。 转载自普洱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