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做青工藝|武夷岩茶制作工藝
青香——→清香—→ 花香—→ 果香
叶态变化主要表现为:叶软无光泽 —→ 叶渐挺 ,红边渐现 —→ 汤匙状三红七绿。做青前期约2—3小时,操作上以茶青走水爲主,需薄攤,多吹風,輕搖,輕發酵。中期約3—4小時,操作上注意以搖紅邊爲主,需適度發酵,攤葉逐步加厚,吹風逐步減少。後期約2—3小時,以發酵爲主,注意紅邊適度,香型和葉態到要求。
走水:指萎凋後的茶青的水份從茶梗脈向葉片輸送的過程,青葉由柔軟無光澤轉化到葉挺泛暗光呈“還陽”狀態。
做青成熟的基本标准为青叶呈汤匙状绿底红镶边,茶青梗皮表面呈失水皺折狀,香型爲低沈厚重的花果香,並即時進行下一殺青工序。做青程序的結束標志爲進入高溫殺青。
(2)环境控制:
晴天北风天的气候利于做青。环境因素主要指室内温度,
湿度和空气新鲜度等,三因素均会互相影响,需协调到适宜状态。温度范围为20—30度,以24—26度最适宜。相对湿度范围为75—90%,以80—85%为最适宜。做青过程前期温度和湿度要求较低,全过程要求逐步增高,后期需较高的温湿度进,特别注意防止空气“污染”缺氧,室内升温时湿度相应会降低,湿度过低不利于发酵,出现高温时间过长,茶青不能發酵或發酵不足現象。室內碳火加溫易造成缺氧,注意適度通風。
(3)做青經驗:
叶片较厚和大叶品种,宜轻摇,走水期拉长,多停少动。静置发酵期拉长。叶薄和小叶种需少停多动。摇青加重,到后期方需注意发酵到位。茶青較嫩時,做青前期走水期需加長,總曆時也更長,注意輕搖,多吹風。茶青較老時,做青總曆時縮短,注意防止香氣過早出現和做過頭。
萎凋偏轻时,用综合做青机做青可用加温补充萎凋,并注意多吹多走水,轻摇轻发酵,并延长做青时间,调整好温湿度,需高温低湿。否则易出现“返青”现象,即做青叶到后期时出现涨水,叶片和茶梗含水狀態均接近新鮮茶青狀,梗葉一折即碎,無花果香,爲做青失敗現象。溫度偏低時,應注意少吹風,提早開始保溫發酵。
湿度偏大时有条件者可使用去温机,并注意通风排湿,适度加温......总之做青过程需时时观察青叶变化,以看、嗅、摸综合观觉来判断,表叶是否在正常地变化,一出现异常即需分析原因,并即时调整,使做青叶发挥出其最佳的品质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