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十大名茶|台灣名茶介绍
,雪霧彌漫,土壤肥沃,故所産之文山包種,茶品質特佳,馳名中外。
珍貴的文山包種,茶菁均以人工手采“青心烏龍”品種所制成的茶葉,外觀翠綠,條索緊結且自然彎曲,沖泡後茶湯水色金黃鮮豔悅目,香氣撲鼻,滋味甘潤,入口生津,侯韻無窮,且“香、濃、醇、韻、美”等五大特色,是茶中極品,深爲消費者所喜好。
東方美人茶
“東方美人茶”,一般茶農俗稱“番莊烏龍”,因其茶芽白毫顯著,又稱“白毫烏龍茶”;在夏茶期間茶芽受浮塵侵蝕後所采收制成一種含有特殊風味的茶,此乃烏龍茶之極品,稱之爲“膨風茶”,西方飲茶人士誉之为“東方美人”,曾恭请台湾前副总统谢东闵先生命名为“福寿茶”,此與目前市場上所稱之烏龍茶(半球型包種茶 )大不相同。
白毫烏龍茶是半發酵茶類中發酵程度最深的一種茶,茶葉外觀以白毫肥大,葉部呈紅、黃、綠相間,顔色鮮豔者較佳;茶湯水色明亮豔麗橙紅色,香氣聞之有天然熟果香,芬芳怡人者爲貴,茶湯入口滋味濃厚,甘醇而不生澀,圓滑潤和具有刺激性,過喉徐徐生津,口中甘醇尚有回味者爲上品。
白毫烏龍茶(椪風茶或福壽茶)生産地區甚廣,台灣目前以新竹縣之北埔、峨眉、竹東及苗栗縣之頭份、頭屋(老田寮)、三灣、南莊、獅潭等地區産量較多,品質最優異。
松柏長青茶
松柏長青茶原名“埔中茶”或稱“松柏坑茶”,生産于南投縣名間鄉的松柏嶺(舊稱埔中),地屬八卦山脈的最南端,氣候涼爽,十分適合種茶;茶園多分布在200至400公尺之間的台地,目前茶園面積達2500公頃。
松柏坑茶在台灣的茶業發展史上開發極早,初期本區所産茶葉在內銷市場上知名度較低,銷路不易打開,以致茶農生活清苦,1975年台灣蔣故總統經國先生在行政院長任內莅臨巡視,對此地茶叶香郁芬芳称赞不已,特命名为“松柏長青茶”。后又由农林厅及南投县政府督导推动“松柏長青茶”複興計畫,逐年編列經費補助農作機器及改進茶葉生産技術,如今該茶區已進入省工機械化栽培制造,而且此地所産的茶菁叶质柔软,加上机械化的制造使品质均一,“松柏長青茶”在國內茶葉市場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阿裏山珠露茶
阿裏山珠露茶,高山茶區位于阿裏山山麓的石桌地區,海拔1000-1700公尺,主要品種以烏龍茶及金萱茶为主。民国75年由当时的谢副总统东闵先生提名为“阿裏山珠露”,并由茶葉産銷班完成商標注冊、分級包裝和標價。
台灣高山茶
台灣高山茶,指以海拔1,000公尺以上茶園所産制的烏龍茶爲主,“高山茶”並非專指某地生産的茶,而是與“平地茶”相對的概念名詞。台灣生産高山茶的地區分布極廣,以嘉義縣與南投縣境內海拔1,000-1,400公尺的新興茶區爲主。其中又以阿裏山茶、杉林溪茶、梨山茶、玉山茶爲代表。
仁愛鄉茶葉于霧社、高峰等地區開始推廣栽培,此地的茶園,由于位居中央山脈的深處,終年氣溫低,溫差大,而讓高山的茶菁保持极佳的品质。因地广人稀,但仍 有为数众多的名茶出現,例如天霧茶(霧社)、天盧茶(廬山)、宿霧茶(清境農場茶園)、碧綠溪茶、霧敦茶(紅香)、雪山烏龍茶(白姑大山--大騰農場鄒記茶园) 、东眼山茶(北東眼山)等茶。
白姑大山,别名白狗大山,为台湾知名山峰,也是台湾百岳之一,排名第42,海拔3341公尺,顶峰有一颗一等三角点,行政区划属于台中县。位于台中县和平乡与南投县仁愛鄉交界处,北临大甲溪与大剑山、大雪山对峙,南隔北港溪、浊水溪与干卓万山相望。 白姑大山属于雪山山脉,为白姑山群最高峰。山群南部为北港溪源,溪谷是泰雅族赛考列克亚族福骨群(Xalut)的世居地。“Xalut”在泰雅语中意指“居住在深山中的人”;清代台湾府志中记载为福骨社,日据时期,以日语转换为“Hakku”,今译作白狗或白姑,是为由来。
雪山烏龍
雪山烏龍茶, 它可以说是台湾茶中最頂級的茶品,雪山烏龍茶茶区位属台湾南投县仁愛鄉的大腾农场,位处于白姑大山东边之腰地,面向合欢山,旁边是比伦峡谷,海拔1800公尺以上,白姑大山茶区最高可到达 海拔3341公尺以上,冬季时温度时常在0度以下,年平均温度也不过20度,这种绝佳地理环境下种植出的顶级雪山烏龍茶茶菁,並以完全手采嫩菁、揉撚緊實和獨特的焙制技術所生産出來,是相當受好評的茶品。
日月潭紅茶
日治時代由印度阿薩姆省引進的大葉種茶種,南投縣魚池鄉適宜的年均溫及穩定的濕度,爲此品種紅茶的制茶重镇,民国67年由当时的南投县县长刘裕猷先生命名为“日月潭紅茶”。種植在海拔約600-800公尺茶園之大葉種紅茶,品種有阿薩姆、台茶七號、台茶八號、台茶十八号, 农委会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更培育台茶十八號(紅玉)爲頂級紅茶。“魚池鄉紅茶産業文化促進協會”並自創“阿薩姆紅茶”品牌,堅持手工摘制風味。
木柵鐵觀音
木柵鐵觀音茶樹是于日據時代,由木柵茶葉公司派茶師張乃妙、張乃幹兄弟遠赴中國大陸取回,種植于木柵茶区,而有木柵鐵觀音茶的開始。
木柵茶區現以産銷鐵觀音茶爲主,又因每季鐵觀音的采收期約爲十五天,采茶人手不足,爲錯開産期而種植少量的四季春、武夷、梅占、金萱等,所制成的茶也稱鐵觀音。爲了區分二者制成的茶葉,則稱鐵觀音茶樹制成的茶葉爲“正叢鐵觀音”。正叢鐵觀音與一般鐵觀音的區別爲茶樹的生態,正叢鐵觀音橫張枝,葉面折皺,主葉脈不正中,葉邊齒序大小不一和排列不一,一般茶葉則無完全相同之處。正叢鐵觀音于茶幹,表現則較一般茶沈重,枝梗較胖也較短。沖泡後正叢鐵觀音茶湯較濃,入口茶質較重,並有特殊之品種香。
木柵正丛铁观音茶的特殊口味及香气,其形成原因为木柵茶區多屬東照山坡,氣候溫和,長年雨水或霧氣滋潤茶树,木柵地质为褐色或浅红色泥土和砾石混合,排水性、保湿性、透气性良好,土壤肥沃,茶樹生長良好,茶面柔软,叶质肥厚,加以铁观音之传统制法布包团揉,文火烘焙,二度轻酦酵产生之弱果香,为木柵鐵觀音之独特茶香。
三峽龍井茶
爲台灣龍井茶的唯一産地,茶樹品種爲‘青心柑種’,新鮮茶葉買進後,要置放室內平鋪晾曬,不能受日照,與其他茶葉利用日光萎凋不同,屬未發酵茶。龍井茶葉以人工采摘,以特選的幼嫩一心一葉或一心二葉茶菁,在制作上除了一般的炒、揉、烘之外,還多了一道碾壓的過程,使龍井茶身形扁平狹長,與衆不同。制茶者須隨時注意烘、炒的時間與溫度,否則茶葉太酥,在碾壓時便易于碎裂,無法成形。
每年的春秋雨季,爲龍井茶産期;上等的龍井茶由一心二葉制成,泡後茶水颜色澄黄明亮。龍井茶的味道十分特殊,聞時清香,飲下苦後回甘,據聞具有清血路之功效,深受國內外品茗者之喜愛。
龍泉茶
龍泉茶屬于包種茶,主要的品種有青心烏龍、台茶十二號(金萱)、台茶十三號(翠玉)…等,早期的方式是以人工的方式采茶,采取茶樹頂端剛長出的一心二葉當作茶菁,現在改以機械方式采茶,采回的茶菁經過日光萎凋、室內萎凋及攪拌、炒菁、幹燥、揉撚,最後才會變成茶葉。
民國71年榮獲全省機采優良包種茶冠军,于民国72年时省主席李登辉将此命名龍泉茶,至此聲名大噪,盛極一時。
龍泉包种茶的沖泡方法要采采瞬間高溫沖泡,這樣才能夠將茶叶的香气逼出,龍泉茶的茶湯呈現淡綠色,氣味芳香怡人;而在沖泡烏龍茶時水溫不能太高,茶壺內茶葉約三分滿,如此茶葉才可完全舒展,才能沖泡出甘醇喉韻的茶。
台灣十大名茶
台灣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