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鐵觀音:壶里乾坤千古缘|鐵觀音文化
皆贊不絕口。一天,有位塾師登門拜訪,品飲之後拍案叫絕,詢問此茶是何名號。魏蔭就將其來曆如實相告,並稱此茶是在鐵盆中培植,茶樹又高大威猛有如羅漢,不如取名“鐵羅漢”。塾師聽後連連搖頭說,好茶豈可俗稱,羅漢猙獰恐怖,怎配得上此茶的高贵幽雅?既然它是观音托梦所得,不如顺理成章叫“鐵觀音”吧!此言一出,魏荫连声叫好,欣然应允。
另一个版本则认为, 这只妙手乃是西坪尧阳岩的仕人王士仕。
相傳清乾隆元年(1736年)春,王士仕與諸友會于南軒,見南軒之旁層石荒園間有茶樹與衆不同,就移植在南軒之圃,悉心培育,采制成品,其香飄于十裏。乾隆六年,王奉召赴京,以此茶饋贈侍郎方望溪,方轉獻內庭。深谙茶道的乾隆皇帝飲後,龍顔大悅,以其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加之味香形美,犹如“观音”,遂赐名“鐵觀音”。传说中的遗迹现存南轩,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曲径通幽,前临滚滚兰溪,后有羊肠小道,沿山遍布奇石,惟妙惟肖,有不同天然石洞数处,大者可容三四十人,旁有一古刹名“白石岩”,又名“仙公殿”,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不论鐵觀音之得名,是源于“魏说”,还是源于“王说”,都可谓神来之笔:铁,是茶之色與型;觀音,是茶之香與味。鐵,是茶之濃;觀音,是茶之韵。外刚内柔,刚柔并济,是鐵觀音茶最鮮明的個性。
壺裏乾坤功夫茶
福建茶道之功夫茶名滿天下,以功夫茶沏鐵觀音堪称绝配,而这番功夫,从制作环节就开始了。安溪鐵觀音制作工艺严谨精巧,颇多讲究。3月下旬萌芽,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为春茶,夏至至小暑爲夏茶,立秋至處暑爲暑茶,秋分至寒露爲秋茶。品質以秋茶爲最好,香氣特濃,俗稱秋香,春茶次之,夏茶、暑茶品質則相對遜色。
鐵觀音茶的采制技術很獨特,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葉,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2~3葉,俗稱“開面采”,是指葉片已全部舒展,形成駐芽時采摘。采得的葉片力求新鮮完整,然後進行涼青、曬青和搖青,直到自然花香釋放、香氣濃郁時進行炒青、揉撚和包揉,使茶葉卷縮成顆粒後進行文火焙幹。制成毛茶後,再經篩分、風選、揀剔、勻堆、包裝制成商品茶。
接下來就是做青、炒青:搖青與攤置相間進行,合稱做青。做青技術性高,靈活性強,是決定毛茶品質優劣的關鍵。搖青使葉子邊緣經過摩擦,葉緣細胞受損,再經過攤置,在一定的溫度、濕度條件下伴隨著葉子水分逐漸喪失,葉中多酚類在酶的作用下緩慢地氧化並引起了一系列化學變化,從而形成烏龍茶的特有品質。炒青必須及時進行,當青葉青味消失,香氣初露即應抓緊時機完成。
鐵觀音的揉捻是多次反复进行的。初揉约3~4分钟,解块后即行初焙。焙至五六成干,不粘手时下焙,趁热包揉,运用揉、压、搓、抓、缩等手法,经三揉三焙后,再用文火慢烤,使成品香气敛藏,滋味醇厚,外表色泽油亮,茶條表面凝集有一層白霜。
鐵觀音的品饮可谓一绝,虽然要费一番功夫,却是每个步骤都趣味盎然。
第一步,白鹤沐浴,即用开水洗净茶具;
第二步,观音入宫,将鐵觀音茶放入茶具,茶量約占茶具總容量的五分;
第三步,悬壶高冲,将滚开的水提高缓缓冲入茶壺或蓋瓯,使茶葉轉動;
第四步,春风拂面,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
第五步,关公巡城,把泡1~2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並列的茶杯裏;
第六步,韩信点兵,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滴均勻地滴到各茶杯裏;
第七步,鉴赏汤色,观赏杯中茶水的美妙色澤;
第八步,品啜甘霖,乘热细啜,先闻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闻,浅斟细饮。饮量虽不多,但能齿颊留香,喉底回甘,心旷神怡,别有情趣。
真正的鐵觀音茶王,香氣幽遠,具有濃郁持久的蘭花香,還稍有一種白桂花香,滋味濃郁醇厚,稍帶有天然生人參酒味,“香中有味,味中有香”,沖至10遍仍有原茶真味白桂花香,這才是世間極品。
絲綢之路送茶香
翻开鐵觀音的历史,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浓香型鐵觀音,曾一直代表着正味,它色泽乌润,砂绿明显,汤色金黄,香气馥郁,芬芳持久,滋味醇厚甘爽,深得人心。前几年,清香型乌龙茶自台灣傳入大陸後,以其翠綠油潤的色澤、黃綠明亮的湯色、清高鮮爽的香氣而被推向時尚前沿,一度成爲國內的主流消費。大大小小的茶王賽,幾乎都是清香型摘得桂冠,價格也居高不下。許多消費者盲目追捧清香型茶叶,以为价高即质优,殊不知,浓香型鐵觀音是采用传统工艺制作,性温不伤胃;而清香型脱离鐵觀音传统,追求青酸效果,虽然有“三绿”(干茶綠、湯色綠、葉底綠)特點,但對腸胃刺激較大。
對于消費者來說,飲茶不仅仅是为了口感,更应注重健康,传统工艺制作的鐵觀音技术含量高,工艺较为复杂,浓香型产品较为安全、卫生并耐于保存,不容易变质,并且因为有烘焙程序,细菌、微生物含量低,副作用小。如果丢弃了这难得的传统工艺,从长远看并不利于产业的良性发展。
事实胜于雄辩,名扬天下的浓香型鐵觀音,在国际市场上也早有一席之地,许多日本的茶道爱好者言必称鐵觀音。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以前,福建省茶葉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日本和歐盟,而現在,不少茶商把目光投向了中亞這個新領域。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曾先後組織了一些赴俄羅斯、中亞五國進行名優茶葉的推介活動,受到了茶商們的積極響應,帶來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假如说,秀外慧中的鐵觀音,是千古以来安溪人的一个梦,那么在如今这个梦想成真的时代,这段浓到化不开的缘分,该会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独特隽永的解读吧。循着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将芬芳诱人的茶香送往我们近邻的中亚,今天的安溪人,正在和更多的国家和民族共同分享鐵觀音所蕴藏着的中华文化的神奇魅力。
安溪鐵觀音:壶里乾坤千古缘
鐵觀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