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鐵觀音:壶里乾坤千古缘|鐵觀音文化
至五六成幹,不粘手時下焙,趁熱包揉,運用揉、壓、搓、抓、縮等手法,經三揉三焙後,再用文火慢烤,使成品香氣斂藏,滋味醇厚,外表色澤油亮,茶條表面凝集有一層白霜。
鐵觀音的品饮可谓一绝,虽然要费一番功夫,却是每个步骤都趣味盎然。
第一步,白鹤沐浴,即用开水洗净茶具;
第二步,观音入宫,将鐵觀音茶放入茶具,茶量約占茶具總容量的五分;
第三步,悬壶高冲,将滚开的水提高缓缓冲入茶壺或蓋瓯,使茶葉轉動;
第四步,春风拂面,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
第五步,关公巡城,把泡1~2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並列的茶杯裏;
第六步,韩信点兵,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滴均勻地滴到各茶杯裏;
第七步,鉴赏汤色,观赏杯中茶水的美妙色澤;
第八步,品啜甘霖,乘热细啜,先闻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闻,浅斟细饮。饮量虽不多,但能齿颊留香,喉底回甘,心旷神怡,别有情趣。
真正的鐵觀音茶王,香氣幽遠,具有濃郁持久的蘭花香,還稍有一種白桂花香,滋味濃郁醇厚,稍帶有天然生人參酒味,“香中有味,味中有香”,沖至10遍仍有原茶真味白桂花香,這才是世間極品。
絲綢之路送茶香
翻开鐵觀音的历史,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浓香型鐵觀音,曾一直代表着正味,它色泽乌润,砂绿明显,汤色金黄,香气馥郁,芬芳持久,滋味醇厚甘爽,深得人心。前几年,清香型乌龙茶自台灣傳入大陸後,以其翠綠油潤的色澤、黃綠明亮的湯色、清高鮮爽的香氣而被推向時尚前沿,一度成爲國內的主流消費。大大小小的茶王賽,幾乎都是清香型摘得桂冠,價格也居高不下。許多消費者盲目追捧清香型茶叶,以为价高即质优,殊不知,浓香型鐵觀音是采用传统工艺制作,性温不伤胃;而清香型脱离鐵觀音传统,追求青酸效果,虽然有“三绿”(干茶綠、湯色綠、葉底綠)特點,但對腸胃刺激較大。
對于消費者來說,飲茶不仅仅是为了口感,更应注重健康,传统工艺制作的鐵觀音技术含量高,工艺较为复杂,浓香型产品较为安全、卫生并耐于保存,不容易变质,并且因为有烘焙程序,细菌、微生物含量低,副作用小。如果丢弃了这难得的传统工艺,从长远看并不利于产业的良性发展。
事实胜于雄辩,名扬天下的浓香型鐵觀音,在国际市场上也早有一席之地,许多日本的茶道爱好者言必称鐵觀音。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