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種400年发展全史(精华)|正山小種历史
安兩縣所産茶運至廣州,以武夷茶之名出售。1734年的崇安縣令劉靖在其《片刻余閑集》中寫道“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廣信等所産之茶,黑色紅湯,土名江西烏,皆私售于星村各行。”
崇安縣周邊各縣更是卷入武夷茶的生産中,如浦城:“浦茶之佳者轉運至武夷加焙,味較勝,價亦頓增。”如政和縣,乾隆年問,政和縣令蔣周南的詩歌寫道:“小市盈筐販去多,列肆武夷山下賣,楚材晉用怅如何?"如連江縣,乾隆時有人“以火焙膺爲武夷者”。其時武夷紅茶之産已遍及建屬崇安、建陽、歐甯、建安、政和、松溪、浦城7縣。但在道光以前,産茶主力縣僅爲崇安、建陽、歐甯3縣,《東瀛志略》載:“茶圄閩産,然只建陽、崇安數邑。”崇安其時生産茶葉的繁榮自不必說,建陽茶葉之盛不亞于崇安:“茶山綿延百十裏,寮廠林立。”然而“凡建屬之産盡冒武夷。”
武夷紅茶外銷大盛給周邊地區,乃至給中國都帶來了極大的財富。江西河口鎮在明代中期前只有兩三戶人家,清代武夷山茶大量外銷,河口鎮地處信江邊,是茶葉入鄱陽湖,再南下廣州,北上恰克圖的必經之地。武夷山茶葉在崇安星村、下梅不但彙集了該地茶戶,而且吸引了附近各縣的茶葉人市,茶商在這裏精制,包裝後運至江西鉛山河口鎮,因此河口鎮又成爲一個大集散地,造就了河口鎮百年的繁榮。茶箱從這裏翻山越嶺到廣州達2800華裏,估計運輸費占成本的1/3,使成千累萬的船夫挑夫得以糊口。而陸運至恰克圖,常常是晉商“擁資二三十萬至百萬元,每春來武夷山,將款及所購茶單,點交行車,恣所爲不問,茶事畢,始結算別去。”武夷山至恰克圖5000多公裏,其運輸場面極爲壯觀,“駝隊駱駝常常成百上千,首尾難望,駝鈴之聲數裏可聞。”
(三)英國東印度公司用鴉片交易填補英中茶葉貿易逆差,給中國社會造成嚴重後果
18世紀茶葉貿易的發展使白銀源源流人中國,在早期的中英貿易中,英國需要越來越多的茶,卻無適合中國需要的産品來交換,只得把大量的白銀運來中國購買茶叶。早年来华的英国商船,运载的白银常常占90%以上,货物价值不到10%。如1730年东印度公司有5艘商船来华,共载白银582112两,货物只值13711两,白银占97.7%。据有关资料统计:1708——1760年间,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出口白银占对华出口总值的87.5%。庄国土先生估算18世紀从欧美运往中国的白银约1.7亿两。白银大量流人中国,在中国还一度造成“钱贵银贱”。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扭转白银的流向,虽采取种种办法均无济于事。但最终“解决办法终于在印度找到了”。居然使用了毒品一一鸦片。
從1773年東印度公司對鴉片實行專賣到1785年的12年中,公司從鴉片貿易中共獲利534000英磅,從1804年以後,東印度公司“必須從歐洲運往中國的現銀數量就很少,甚至全不需要。相反,印度向廣州的輸入的迅速增加,很快就使金銀倒流。”1806—1809年,約有700萬元的銀塊和銀元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