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青程度是决定鐵觀音特色品质的核心|鐵觀音工艺
做青 是由摇青与摊青相间交替进行,是鐵觀音制作中最复杂、最精湛的工序,是形成特色品质的关键。
做青 過程實質上是半發酵的酶促氧化、水解、合成等生化的綜合過程,表現在芳香物質的變化、蛋白質的水解、色素的變化等。
摇青是“动”,控制物理变化向化学变化促进的过程,通过摇动擦破叶缘细胞,使叶背气孔缩小或关闭,改变水分散发的速度和方向,迫使叶细胞中的水分发生扩散,细胞间隙“充水”,促使青叶硬挺,青草水分渗透散发“拔水”,并进行一系列化学变化,使青叶呈柔软状态,“消青”,发酵红变,香气形成和显露,叶色转黄绿色。
在做青 過程中,隨著“搖”與“涼”的進展,鮮葉氣味不斷發生變化,其葉像變化規律是青氣由淡漸濃,繼而青氣逐漸減退,隨之是清香逐漸變濃至花果香顯露。做青 適度特征:梗蒂飽,水青綠,葉脈明亮,葉肉黃綠,葉緣呈朱紅色或帶紅點,葉面凸起,葉緣稍向背翻卷,葉質柔軟,青草氣退,顯現花果香。
鐵觀音品质形成与做青 時的氣候條件尤其是室內溫、濕度高低密切相關。如北風天,氣溫低、天氣涼爽、濕度適中,制出的茶葉品質好。
南风天,气温较高、天气闷热,制出的茶葉品質相對較差。冬風天,氣溫低、濕度大,制出的茶葉品質最差。就技術而言,搖青、攤青的次數和時間是依據氣候環境、品種、水分含量、季節等不同情況而靈活掌握,一般每批茶青搖青4次,第一、二次宜輕搖,重搖會過早散發大量水分,使反應物質轉化不充分,品質下降。
第三、四次根据天气转变情况掌握适当重摇,转数逐次增加,摊叶厚度由薄渐厚,摊晾时间逐次延长,使水分散发和芳香物质二者转化协调,从而,形成较为理想的色、香、味品质。
在低温条件下,应用轻摇薄摊长时间晾青,适度“拔水”的轻发酵,叶片破伤率减水,水分散发均匀,茶青進行較緩慢的生理生化作用,並保留更多的芳香物質,因而形成鮮香甘銳的香氣滋味和湯色呈淺金黃或綠黃的品質特征。
掌握各個曆程的搖青、攤青適度必須認真掌握每一次的量變和質變的葉態的各種變化,程度不足或過度都不可取。做青 不足,給品質的香氣、滋味留下臭青氣或味澀,色澤暗綠色並呈硬肉狀,做青 偏足,香气淡飘或呈地瓜叶味,汤色偏红,显不出鐵觀音的特色品质。
秋、冬茶鮮葉葉質相對較薄,含水量較少,采用輕曬重搖的輕發酵,保持水分和茶青的鮮靈性,形成了翠綠芳香的“秋色、秋香、秋味”的品質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