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小种紅茶采制技術|政和紅茶
達到烘幹的毛茶,應按照優劣、粗細、老嫩等,立即分別進倉。倉庫要求幹燥、密閉,清潔無異味。倉庫容量的大小應根據毛茶的數量,要注意進倉的茶葉不宜緊壓,以免把茶壓碎而影響質量。沒有及時交售,應定時檢查,以防回潮或黴變,如發現回潮或黴變還要及時再烘焙,保持毛茶的品質。
爲了進一步發揮名茶的傳統風格,當前必須注意解決好小種現在的某些缺點,如茶輕飄,條索松扁,色澤烏而不油潤,香氣低、烏棗味、桂圓味特色不明顯、煙味不足、葉底暗而硬等問題,應加以改善。現在茶青,由于采摘偏遲加上標准不一,老嫩混雜,給紅茶初制加工帶來許多困難,很難産出優質茶葉。爲此,必須按標准采,及時合理采,以養爲主,采養結合以及前期適當早,中期剛剛好,後期老不了的經驗。克服老嫩一把抓的不良習慣。
現在萎凋,存在著老嫩葉混雜,不分開萎凋,萎凋時間過長。要實行驗青制度,青葉進廠後不要統堆,分別等級和老嫩程度及時進行萎凋,高山春季氣溫低,雨水多,給萎凋帶來許多困難,應根據産量的多少,隨著産量的增加,而相應的擴大萎凋的場所,保證這個工序正常進行。
現在揉撚比早先差多了,在揉茶機沒有使用和推廣之前,以手工揉搶非常認真,當揉茶機推廣和普及之後的頭一兩年中,還是很認真地掌握和操作,隨後則馬虎起來了。以至出現條索偏松,失去壯實風格。我們要嚴格掌握,按照揉茶機的操作原則:
“輕、重、輕”和“短、長、短”。特別是中間要經解塊篩分。篩下先送發酵,篩上進行再揉。過紅鍋及複揉是有效的傳統生産工藝,不能丟掉。它特別對于春季低溫的髙山茶區顯得更加必要。
目前正山小種成茶香氣低,煙味不足,葉底烏暗,這是和烘幹有直接關系的。主要存在焙房溫度和煙氣問題。應積極推廣以坑道和焙房地面相結合,這樣可以提髙溫度和煙氣,待上烘個把小時後,焙房地面的明火堆撲滅,讓坑道熱和煙來完成。從而達到小種紅茶香氣髙,煙味純正目的。
自21世紀以來,政和縣茶區推行無公害紅茶(或綠茶、白茶)加工技術,産制無公害紅茶、有機紅茶(或其他茶)。其技術規程按照《無公害食品茶葉加工技術規範》執行。同時,企業也制訂的在實施《綠色食品茶葉》、《有機茶》、出口紅茶(綠茶、白茶、烏龍茶、花茶等)技術規程。
政和小種紅茶采制技術
政和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