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鐵觀音认识误区
误区一:鐵觀音源自松岩魏荫所创
“鐵觀音“这个惟妙惟肖的芳名,是何时何地和在什么情况下,谁给她定名?以往,曾有人认为:鐵觀音源自松岩魏荫所创。此说乃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一:魏荫发现,加以培育研究,其时名为“魏荫种”。国家首屈的茶葉研究專家、中華全國供銷社杭州茶叶研究所所长骆少君女士认为,产于安溪西坪松岩村的魏荫鐵觀音茶是传统的鐵觀音茶,松岩地域是鐵觀音最早的产地。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农委副主任、省茶叶协会会长、高级农艺师冯庭俭先生认为,《安溪县志》早有记载安溪鐵觀音茶起源于松岩村。在福建省茶叶部门工作了一辈子的福建省农业厅经作处老专家李冬水,五十年代曾在西坪任区长,经调查也证实鐵觀音是魏荫首种。年逾八十的陈伴水先生也说:解放前后的教科书,也只说安溪鐵觀音茶爲安溪西坪松岩魏蔭所發現。
其二:王氏成名。时尧阳人王仕让任朝廷副贡奉召进京,谒礼部侍郎方望溪,以魏荫种为礼品馈赠方,而方转进乾隆皇帝,乾帝饮之觉其味香色美,形沉似铁,美如观音,遂赐其名曰:鐵觀音。然近数十年来,在安溪西坪镇松岩与尧阳两村两族产生了两说的激烈争论,一为魏论,即魏荫梦观音托梦发现乃及成名;一为王说,乃王仕让发现以及进贡成名。两说争论不已,然追根溯源,《安溪县志》所载,安溪人流传;专家证实,松岩村魏荫发现是真,王仕让转进、乾隆赐名也是史实,故两者功不可没,若无魏荫无以得其佳品,若无王仕让无以获其御赐美名,所以两者俱是创始人,无可厚非。由于传统鐵觀音和目前市面上比较鲜绿的鐵觀音有所区别,其主要是为了迎合现在市场消费者的视觉和味觉,对传统鐵觀音制作工艺进行相应的改进(或改变);且业界对后者的定位和定性还未达成一个共识,故此文对有别于传统做工的观音暂称为“现代鐵觀音”。
一、传统鐵觀音和“现代鐵觀音”的外观上的区别:
前者表現爲:顆粒呈半條索狀,較爲彎曲緊結(如“蜻蜓頭“),梗皮紅褐亮;色澤烏黑發亮,紅點明顯;香氣濃郁,音韻明顯,帶蘭花香;口味醇厚,回甘持久;湯色呈橙黃色,有的偏深;葉底色澤偏深,主要呈墨綠色,葉面往往爲綠葉紅邊,色澤均勻度要求較低。
后者表现为:圆结重实,梗皮红或青,颗粒感强;色泽鲜绿,砂绿明显;香气清高郁长,有分兰花香、糖果香、水蜜桃香、生人参香及桂花香、地土香等等;音韵有分香韵型(香韵型又分浓香型和清香型)、酸韵型(酸韵型又分熟酸型和青酸型)、综合型(香酸具备)等;滋味比传统鐵觀音更注重鲜爽甘鲜;汤色追求金黄色或黄中显绿;叶底色泽鲜绿较均匀,无绿叶镶红边。
二、传统鐵觀音和“现代鐵觀音”的做工上的区别:
之所以形成兩者的感官上的差別,主要在于做工的區別,具體表現在搖青、炒青、包揉、烘培等工